儒家思想与人权话语的交集

来源 :中国伦理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r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以儒学研究者的身份谈谈“儒家思想”与人权理论、人权观之间的关系,以佐证何亚非大使“这两者之间并不冲突,而是一种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的关系”的所谓“正确”见解。这里所谈与人权论并不冲突或矛盾乃至相互补充或促进的儒学或儒家思想是原始儒家的文本思想,并非后世儒家或今人任意解释与宣扬的所谓儒家。先秦儒家或原始儒家重视天地间的人世与人道,在伦理方面具有非常丰富的仁道、人权思想:生命权主张、生存权主张、社会公平主张、民主政府主张、自由意志主张。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举例说明生态环境心理的性别差异受社会性别影响决定,因此,生态环境建设中要考虑进社会性别心理差异。将社会性别的分析视角纳入生态环境心理学的研究中,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生态环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促进生态环境建设,也有助于找到改变人们的生态态度,促进生态环保行为的新立足点。
本研究将参考以往研究提出的维度,通过访谈法、文献回顾、问卷法编制出覆盖面更广的“心理品质评估量表”,也将就量表评估结果与相应的已成熟的人格量表作相关研究。本文包括两个研究:研究一:宿舍环境心理品质量表及宿舍硬件满意度量表编制;研究二:宿舍环境心理品质量表与宿舍硬件满意度量表施测数据分析。量表施测结果:宿舍环境心理品质与宿舍硬件满意度相关系数达到0.681;大四学生在宿舍环境心理品质的得分显著高于大
文章指出人权、法治和民主,是承载现代生活信念的三驾马车.与思想相比,人权更加喜欢通过行动来证明;同传统的道德观念相比,人权的绝对优势,是它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可诉性。人权的法治化,又进一步改变了法学和伦理学的理论生态。从分析人权的外在条件入手,揭示这三者的合理性及其局限;然后过渡到人权的内在道德根据,分析后三者的道理所在及其失误;综合以上各家,重新分析人性,从而发现出人权存在之理由及其条件;以此为平台
文章指出将先秦儒家伦理的智慧渗透进中观层面的企业组织中,会发现先秦儒家伦理所蕴涵跳皆慧如义利观、相互性原则、中庸之道以及礼的理念与现代企业伦理中的企业伦理责任、企业伦理制度化、现代企业家精神以及企业伦理管理等理念具有相通性。深入系统地考量先秦儒家伦理的智慧在现代企业伦理中的相关性及价值,既可以为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现代企业伦理问题提供有价值的思想资源和哲学与智力视野,又可以为先秦儒家伦理提供意义载体和
文章指出在当代视域中,儒家幸福观所展现的不仅是对“孔颜之乐”的价值选择、对君子圣人的人格向往和对“与天地参”的境界追求,它同时也蕴涵着融合德性幸福与功利幸福、个体幸福与社会幸福、幸福实现与幸福享受、幸福生活与幸福境界等方面的致思。“中国儒家的人生,不偏向外,也不偏向内。不偏向心,也不偏向物。他也不屹然中立,他也有向往,但他只依着一条中间路线而前进,他的前进也将无限。”儒家幸福观是儒学传统中一笔厚重
本文对“文化伦理”的内涵进行了解读,“文化伦理”的历史和理论,已经展开为一个更为广阔的现象世界和思维世界。“文化伦理”就是指伦理的文化根据和文化的伦理性质,它要研究的,是伦理存在与发展的文化根据,即植根于文化母体的伦理存在与变迁的必然、可能与自由,是文化存在应该具备的伦理价值和必须承担的伦理责任。此处的“文化“,是广义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形态;“伦理”是广义“伦理”,与“道德”通
本文介绍了马克思的正义理论被描述为“正义”只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法权概念,伍德指出,马克思的正义概念似乎根本就算不上一个规范性概念,即便资本家无偿占有(剥削)了工人所生产的剩余价值,但是,这种财富分配情况却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在其内部所产生的反对者和掘墓人,已然能够提出一种后资本主义的正义标准;而这种标准依然与那种在现实中被认定的正义概念保持批判性的张力,它也依然是一种充满理想与希望的
本文从传统人伦观、现代契约论这两方面对教师责任的伦理性质进行了分析,简述了教师责任伦理性质的含义,指出教师的伦理责任是道义责任、客观责任、公共责任。对教师责任伦理规范进行了分析, 提出如何透过全球性的道德难题和多元文化背景进行思考,提高对复杂的道德问题进行理性思维的能力,以及如何解决各种道德冲突,如何公正地合乎道德地行动,这不仅仅是如孟子所言“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教师职业最高境界,也是每一位为人师
笔者试图通过对环境伦理中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探讨,从元伦理学中"是"与"应当"的关系来揭示自然价值是否存在的可能性,从而提出看待人类中心主义的新视角.即使是在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这样两个彼此对立的立场中也蕴涵了某种共同的东西——对人类价值的肯定.现代伦理与传统伦理相比较,最大的特点是规范取代美德成为道德的基本问题。伦理学要解决的问题是:人应当如何生活,人应当成为什么样的人,或者,人应当遵循什
本文从伦理学角度,对拆迁补偿的矛盾进行成因分析,并探讨拆迁补偿中的公平与正义、公权与私权、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伦理维度.提出在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在正当性前提下,要么实行利益共享,即客观上利他、主观上利己的双赢的利益原则,要么实行利己不损人的利益边限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