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典型臭氧浓度偏低年的成因分析

来源 :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ile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2006-2010 年上海徐家汇、崇明、宝山、金山和浦东五个监测站的臭氧资料,分析了上海地区不同功能区臭氧的浓度特征。无论是中心城区、工业区还是郊区,2006 年臭氧的年均浓度最低,其中徐家汇和浦东两个站的年均差异最明显,主要是因为2006 年春末和夏季的臭氧浓度明显低于其他年份,冬季各年的臭氧浓度差别不大。以徐家汇为例的综合分析表明,2006-2010 年五年的气象条件变化不大,日照时数、温度和相对湿度并不是造成2006 年臭氧浓度偏低的原因,而臭氧作为光化学反应的产物,与其前体物的关系相当密切。2006 年5-8 月NOx 浓度普遍偏低,VOCs 浓度也相对较低,仅有3%的浓度在100ppb 以上,但72%的浓度均在50ppb 以下,而2007、2008 年分别有近10%和13%的VOCs 浓度超过100ppb, 46%和 65%的VOCs 浓度低于50ppb。臭氧的产生率是VOCs/NOx 的函数,排除天气条件的影响,TODC 情况下 2006 年VOCs/NOx 较小,平均值为1.22,比2007、2008 年低了近65%,而O3 的生产率也分别减少了65% 和59%。较低的NOx 和VOCs 浓度以及VOCs/NOx 比值,是2006 年臭氧浓度偏低的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城区烟幕天气的出现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鹤岗市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特别,居住人口密集,住平房独自取暖的居民较多,机动车数量与城市土地面积或城市人口的比例较大,致使烟幕现象出现频繁,有着一定的地方特性。为了给地方政府改造城市环境、建设生态城市提供参考意见,本文对鹤岗市地方性烟幕形成的物理机制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并简要地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措施。
利用NCEP/NCAR 再分析资料、GRIMM180 仪器、FD12 型能见度仪、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及探空资料,对2009 年11 月 30 日-12 月2 日发生在鞍山地区一次罕见大雾灾害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大雾的生消机制,并分析大雾天气过程对当地大气气溶胶的特征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平原中南部处于鞍形气压场中,弱冷空气扩散使地面有多处较弱中尺度辐合区(辐合线)及有逆温层,尤其是近地面逆温、温度下降
利用布设于呼和浩特的内蒙古环境监测中心NIES 型激光雷达(532nm、1064nm)对2006 年3 月9 日沙尘暴过程进行监测,分析研究沙尘气溶胶垂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当呼和浩特市出现扬沙2 小时之前,在2000-3000 米的高度上气溶胶消光系数为1-5.8(km-1),大约700 米厚,且15 分钟增加14 倍;出现扬沙前30 分钟,在1800 米高度出现6.12 km-1最大气溶胶消光
2009 年10 月份利用北京人影办新引进的PMS 粒子测量系统在济南及周边地区探测的气溶胶资料,分析了济南及周边地区的气溶胶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气溶胶与逆温层和大气温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气溶胶粒子数浓度垂直分布存在较大的差异,逆温层的存在和相对湿度峰值对气溶胶的分布影响很大。逆温层附近和相对湿度峰值区会产生较高的气溶胶数浓度,造成气溶胶粒子的累积。气溶胶粒子数浓度最大量级可达104 cm-3,
利用米散射理论、外混合模型、均匀球模型和分层球模型考察了黑碳和硫酸盐的混合气溶胶粒子在内外混合状态下的辐射特性,据此分析了混合方式、容积含量和粒径对辐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次散射反照率和吸收效率因子对黑碳含量和混合方式很敏感,非对称因子和散射效率因子对两者的变化较敏感,消光系数(消光效率因子)对两者的变化不敏感。均匀混合的吸收最大,壳-核模型次之,外混合的吸收最小。壳核模型中黑碳为核的分层球模
根据陕西省2007-2009 年15 个酸雨观测站的资料,研究了陕西省降水pH 值,酸雨频率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2007-2009 年平均酸雨频率33.8%,强酸雨频率14.0%,西安、渭南、米脂、延安、咸阳、安康、石泉和略阳8 站酸雨频率超过全省平均值;榆林、宝鸡、扶风和铜川2007-2009 年未出现强酸雨,咸阳、略阳和石泉等3 测站强酸雨频率超过全省平均值,。咸阳、安康、石泉
本文利用近30a 能见度观测资料,分析了关中盆地主要城市能见度变化特征:能见度变化趋势在关中东部和西部存在较明显的差异;1980 年到2007 年宝鸡能见度呈现较弱的上升趋势,西安、渭南、咸阳三个地区1980-2007 年能见度呈现下降的趋势;1980 年后关中地区能见度基本是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东部和西部的能见度差异呈加大的趋势。同时分析了2001-2009 年MODIS 卫星气溶胶产品,气
陕西省属大陆性季风气候,自北向南划分三个温度带,西安市位于陕西中部关中地区,年盛行东北风,年平均降水量为573mm,降水主要集中于7-9 月,受北部大风天气及城市建设发展的影响,颗粒物污染成为影响西安市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考虑数据资料的全面性,本文利用2005-2006 年西安市区五个监测点位的PM10 浓度监测数据,并对各监测点数据进行异常值检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个监测点的累计贡献率,从
对上海地区2001-2010 年环境监测资料的统计分析表明,2010 年世博会期间(5~10 月)的空气质量为2001 年上海有环境监测数据以来同期最优:其优良率最高、污染日最少、平均API 指数最低、夏季连续3 个月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也为历史同期仅有。基于客观资料的统计方法和环流场异常特征分析,本文进一步利用美国环境预报中心NCEP 再分析资料、国家气候中心的环流指数监测数据及上海近地面气
利用1993-2007 年的辐射资料,剔除了当天的总云量、或是14 时的云量超过2 成的情况,计算了上海地区的大气透明度值,可以看出:1、上海地区的大气透明度总体趋势是好转的,同时大气透明度有明显的年变化特征;2、1993 年-2007 年,上海地区的年平均大气透明度值变化不明显,2002 年、2003 年大气透明度值明显下降,2004 年又有明显的好转,从2004 年至2007 年的4 年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