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4周模拟海拔2500m的低氧训练期间运动时摄氧量(V O2)、血氧饱和·度(Sp O2)与运动强度(VO2max)之间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低氧训练适应过程中运动强度评价的简易指标。研究方法北京体育大学18名国家二级男性运动员(平原居民且在实验前半年内未进入高原或低氧环境中)在模拟海拔2500m环境下进行4周的低氧训练。训练内容为功率自行车和·跑台耐力运动。每周3次训练,每次100分钟。训练强度根据低氧下VO2max测试来制订,·确保每名队员的相对强度一致,均为个体低氧下VO2max的70%,同时,训练中结合Sp O2·的监控。两周训练后,进行低氧下VO2max测试,再次调整训练强度,使强度依然维持在·70%VO2max。分别于第1天、第2周末和第4周末让受试者在低氧环境(模拟海拔2500m)·下进行递增负荷运动至力竭,连续记录安静时、运动过程中Sp O2、HR、V O2及气体代谢指标。使用MAX-II全自动气体代谢系统分析各种气体代谢指标。负荷方案为功率自行车(Monark 839E)递增负荷。采用90W起始负荷,每2分钟增加30W,直到力竭。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推算低氧适应过程中Sp O2与%VO2max的回归方程。研究结果低氧运动时,随着相对摄氧量强度的增加,Sp O2呈线性下降。安静及各级负荷下的·Sp O2在三次的测试中均随着对低氧的适应呈上升趋势,其中在安静及40%-70%VO2max强度下的Sp O2在2周末(P<0.01)和4周末均出现显著性变化(P<0.05)。此外,在急性低·氧下,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Sp O2下降的速度较快,当强度到达50%VO2max时Sp O2就已降低至90以下,而2周和4周的低氧训练后使得Sp O2下降的速度减缓。2周低氧训练后,·VO2max较急性低氧明显升高(P<0.05),而4周后却有所下降但仍然高于急性低氧(急性:58.84±9.16,2周末:65.95±7.23﹡,4周末:61.89±8.29)。在3次测试中,Sp O2··与%VO2max均呈良好线性相关。将%VO2max设为因变量,运动时的Sp O2定为自变量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低氧适应过程中用SpO 2推测相对运动强度的方程如下:急性低氧··时:%VO2max=11.522-0.124×Sp O2,低氧训练2周后:%VO2max=8.886-0.091×Sp O2,低氧·训练4周后:%VO2max=9.248-0.096×Sp O2。研究结论·1.4周低氧训练过程中Sp O2与%VO2max呈现良好的相关,可以作为低氧训练过程中运动强度的非损伤性评价指标。·2.急性低氧运动时Sp O2与%VO2max建立的回归方程不能用于指导整个低氧训练过程,需要建立不同适应期的回归方程才能准确地评价低氧训练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