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极化法在金沙遗址青铜器文物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第8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ku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沙遗址主体文化遗存的时代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绝对年代大约在公元前l200~600年左右,极有可能是继三星堆之后的又一个古蜀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金沙遗址文明的溯源、遗址的发掘与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是利用激发极化法在金沙遗址探测青铜器等金属文物的分布,其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其他文献
青藏南部INDEPTH国际合作项目中的大地电磁探测发现了15-20km深度的低阻层,推测它是淡色花岗岩的部分熔融层,是具有较低粘滞度的可流动层,称为地壳内的"管流"(channel flow)
会议
本文应用二维正演程序对倾斜断裂模型进行正演模拟,计算出了倾子资料,完善了视倾子的定义,由视电阻率和阻抗相位的资料直接计算求得视倾子资料特征,经对比得出了利用倾子和视
会议
活动断裂带内构造复杂,地层多变,受断裂和地层影响,MT曲线具有明显的二维或三维构造特征,曲线类型复杂多变,畸变明显,为大地电磁的定性分析增加了难度,本文以川滇边界活动断
会议
当地震波传播经过含有流体的多孔介质时,产生震电现象,其主要机制是动电效应。为了描述震电现象,Pride介绍了一套控制方程组。Chen提出了一种计算理论合成地震图的方法,即先
会议
本文研究了我国甘肃省天祝地区永登Ms5.4(1995)、甘肃民乐~山丹Ms6.1(2003)地震和天祝Ms5.4地震(1996)前,在天祝中法国际合作台站松山台(SNH)和代乾台(TIA)记录的地电场、地磁
会议
EHS3D的前期试验表明青藏高原东部地壳岩石圈电阻率普遍偏低,常规大地电磁观测无法获得该区岩石圈完整的电性结构信息,须采用长周期大地电磁观测来获取周期达数万秒的有效信
会议
本文通过应用库木库里盆地区域地质资料及两条重磁力测线资料,对盆地的两条MT剖面进行了精细反演。以小四极电测深、MT首支曲线统计和MT反演电阻率等资料为基础,开展了库木库
会议
通过在福建某铅锌矿区应用瞬变电磁法勘探的实例,介绍了EM67瞬变电磁系统性能、定源大回线的野外工作、资料处理和解释方法。 资料解释中推断了5处有望矿异常,经对其中4个
会议
研究中国大陆中、新生代演化动力学模型,东部华北地区古大陆克拉通解体,岩石圈减薄的深部过程是当前地球物理学界研究的重要问题。研究现今华北岩石圈电性结构、物质状态、热
会议
本文通过对已知矿体小寺沟22勘探线综合物探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方法试验,表明固定点源测深法(FPS)在有色金属勘查时特别是极化矿体时有很好的控制作用,是一种较有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