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长7期重力流砂体沉积特征及分布规律

来源 :鄂尔多斯盆地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da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致密砂岩目前已成为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段为代表的典型致密砂岩主要发育三角洲和重力流沉积砂体,其中重力流沉积砂体具有很大的勘探开发潜力。长7期为延长期湖盆发展的鼎盛阶段,深湖区域大面积分布,深湖区域发育大量重力流沉积,重力流砂体深入湖盆中心,平面上位于生烃凹陷,纵向上夹于湖盆中部生油岩层之间,或与之紧邻,因此形成了良好的源储配置关系。
其他文献
2013年底长庆油田要建成西部大庆,实现油气当量5000万吨的宏伟目标,要求苏里格气田快速上产,促使走低成本二维地震开发战略的苏里格气田,由直井开发模式转为以水平井为主的开发模式.通过对苏里格气田的储层沉积特征、岩石地球物理特征分析以及气藏剖析,明确储层展布规律及其敏感参数,制定苏里格气田二维地震水平井开发部署思路;利用叠前同时反演、AVO烃类检测等成熟的储层预测技术及含气性预测技术对水平段储层及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气勘探最有效的技术是叠前反演,随着勘探的深入,勘探区域主要是盆地南部巨厚黄土塬区,该区以往主要是过分追求地震资料信噪比,确保资料叠加成像,但满足叠前反演的分角度叠加成果在2013年以前仅占29%,难以满足岩性勘探需求.本文根据黄土塬资料的特点,通过平均速度模型法解决了黄土塬资料的静校正;针对近炮点强能量这种特殊噪声,提出了随机域噪声压制技术;对于黄土塬近地表吸收问题,研发了
油气储层孔隙可分为毫米级孔、微米级孔和纳米级孔三种类型,常规储层孔喉直径一般大于1μm,致密含气储层孔喉直径介于0.03~1μm ,纳米级孔是致密储层连通储集空间的主体.致密储层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物性参数级差大,导致了测井响应由简单的线性关系转为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有效储层与非储层、油气层与水层、工业产层与低产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差异小,测井对比度低,储层有效性评价难.基于常规测井资料的分析:现
(难点)我国致密砂岩气藏分布领域广泛,类型多样,潜力巨大.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是典型的低渗致密砂岩气田代表,具有低渗透、低孔隙、低丰度特征.该气田储层有效砂体的叠置模式复杂,储层厚度薄,地震资料分辨率低;岩性空间变化大,储层非均质性强;砂岩含气后与泥岩波阻抗接近,利用常规的纵波技术进行有效储层预测存在较大难度和多解性.(优势)多波地震资料因增加了多分量检波器采集的横波信息,非AVO拟合横波,反映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砂体薄,纵向多期叠置,横向连续性差,且多种岩性之间纵波阻抗存在较大重叠区间,为含气性预测及水平井轨迹的设计造成很大的难度.针对该问题,选取苏里格西部某区块作为研究区,创新性地运用了弹性地质统计反演技术,进行低纵波阻抗薄储层的精细预测.具体思路为:首先选择合理的分角度数据体;然后优选变差函数及反演参数;最后在常规地震解释基础上,应用Monte-Carlo模拟算法,利用Jason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属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储集空间小、渗透性能差,电阻率和孔隙度资料受岩石骨架影响较大,流体对其响应特征贡献小,而偶极横波测井能获取真实的地层骨架及流体声波速度信息.本文利用斯伦贝谢DSI测井资料,通过弹性模量差比与纵波等效弹性模量差比、纵横波速比与波阻抗以及泊松比、体积压缩系数等弹性力学参数建立了气层识别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基于Biot-Gasmann理论提取流体因子建立了识别气层的标
通过岩心观察及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衍射、物性分析等资料分析,对华庆地区陇东长9油层组储层成岩作用类型、成岩阶段及成岩相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认为:长9储层经历了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成岩作用。其中对储层起破坏性成岩作用的有压溶压实作用和包括碳酸盐胶结、自生粘土矿物胶结等的胶结作用,起建设性成岩作用的主要有绿泥石薄膜胶结作用、浊沸石和长石溶蚀作用。结论:综合成岩作用的组合类型和演化序列,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资源丰富,累计探明地质储量已近4.0×1012m3.目前,在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已探明的大气田有5个,分别是苏里格、大牛地、乌审旗、神木和米脂气田.这种稳定克拉通背景下的致密砂岩气藏是我国重要的致密砂岩气藏类型.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藏分布于稳定克拉通之上发展起来的缓坡型陆相沉积体系,煤系源岩遍布全盆地,砂体大面积分布,源储大面积交互或近邻叠置为致密砂岩气藏形成奠
本文主要基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地球化学特征、泥岩压实特征、烃源岩生烃增压模拟和流体包裹体特征对天然气运移动力、运移方式和成藏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山1、盒8段天然气除了生烃增压驱动的涌流运移外,还具有明显的扩散运移特征,且盒8段相对更加明显。综合流体包裹体、生烃增压数值模拟研究表明,C-P烃源岩生烃增压驱动的天然气运移距离纵向上主要到达山1底部,天然
苏里格西盒8段储层具有致密低渗的特征,平均孔隙度8.5%,渗透率0.997md,覆压渗透率0.042md,为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且储层的非均质性强,其勘探与开发中面对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寻找局部的"甜点",而对致密储层的特征与非均质性的分析正是对甜点进行预测的基础.本文通过岩石薄片观察、扫描电镜观察、压汞测试以及覆压孔渗测试对苏里格气田苏59井区的致密储层特征与非均质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①其中储层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