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网路专题式学习之教学设计

来源 :第六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JIFIF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路专题式学习(Web-enhanced Project-Based Learning)已成了全球网路教学的趋势,本文首先将分析整理网路专题式学习之意义与教育承诺、相关研究及学习成效.之后,提出网路专题式学习的教学模式PIPER(吹奏者):准备(P)-实施(I)-发表(P)-评览(E)-修正(R)五个阶段及细节,盼望能藉此提供中小学老师在应用网路及创新教学上之参考.
其他文献
现行农业资讯教育训练中所使用的教材多缺乏序列性的编排与步骤化的设计,且农民还无法适应利用电脑进行阅读及学习,造成农民在寻求资讯化学习过程中,发生许多困难及阻礙.因此本研究以行动研究取向,一方面实际利用系统教学设计的方式,依据农民特性及需求开发农业资讯教育教材,辅助农民教育训练的实施,一方面针对教材设计与发展过程推行评估研究,深入讨论农民学习资讯系统与其适用教材设计之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对于增
该研究的目的,是希望能在资源、资讯丰富的网路学习课程当中,系统能够依照学生「先前的学习成效」,配合学生与生俱有的「多元智慧」,利用「基因演算法」,提供一套选择适合学生背景的补救课程和学习课程的适性系统.基因演算法是以一个族群为模拟对象,选择族群中环境「适应力」较强的个体当作是演化过程的母代,再经过复制、交配、突变等运算后,互换彼此的基因资讯,希望能产生愈优秀的子代,但如果子代的适应程度尚未达到环境
课件评价是保证课件质量和设计水平的重要手段.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教学的广泛应用,课件的需求增大,类型增多,开发方式多样化,传统的课件评价方法已不能适应这一新的形势,在分析课件及课件评价的特点和发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开放评价标准的课件评价智能模型(CEM),采用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技术提高了课件评价的实用性、开放性和通用性,为课件的开发提供保证.
本研究的目的旨在透过学生网路资讯检索的实际成果,进一步剖析小学及中学学生在网路资讯检索方面的表面情形及可能有的学习问题,以提供具体建议作为未来中学小学校在规划及实施相关教学的参考.研究对象主要包含340位小学组及312位中学组参加八十九学年度中小学网路竞赛活动的学生.本研究采用文件分析及内容分析的方式来整理学生线上比较成果.研究发现学生在网路资讯评鑑能力、网路教学的课程设计及主题活动规划上均有待提
本文提出这样一种新观点:建设一个基于计算机的学习者评价框架是形成学习社会的关键环节.在这一框架内,可以实现学习社会的新型学习目标的评价,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能够转化教师在学习社会中的角色,充分利用计算机智能技术的强大辅助效果,使得终身教育得以实现,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大大提高.本文还呈现了大量基于计算机的学习者评价框架的技术实现实例,这些实例在国内鲜见研究者提及.
网络教育是信息时代的产物.网络学习是注重个性和精神创造的开放性学习.在网络学习中要注意创新,注意学习者创新能力的培养,关注学习者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要提高教师和学习者的信息技术水平.
网络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从"生命环境观"的角度对当今的网络教育进行了全新的审视,指出其现存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戴尔的"经验之塔"是一种形象化的比拟,阐述的是经验抽象程度的关系过去,时至今日,电脑技术,因特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蓬勃发展,早已超出了经验之塔理论里的3大类11个层次,人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发生的巨大变化,应该把这些技术归类进去,探讨新兴媒体所提供信息的性质、价值和应用.并以此的理论为指导,讨论人类在网络化环境、虚拟现实环境下怎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最重要的是以学生的生命活动质量为中心,学
本文详细阐述了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IT)的发展趋势.在比较了几种正在发展中的教学方法后,作者阐明了达到课程和教学的适应性、动态性、社会性和个性化目标的具体步骤,从而指出了修补我们的教育实践的必要性.
现在大众喜欢西洋流行音乐,忽略了传统丝竹之美,甚至认为国乐已过时,其实中国乐器的音色优美,几位元爱好国乐的小学生进行国乐专题研究,发表「丝竹狂想曲」网页参加台湾与国际学校网界博览会,不仅让大家认识中国乐器,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资讯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