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含水期油藏直井置胶成坝深部液流转向研究

来源 :第二届中国石油勘探开发青年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正韵律厚油层注水开发过程中注入水沿底部高渗层无效循环问题,在厚油层底部位利用过路直井水力射流径向钻孔,通过水平孔注胶,形成"胶坝",使注入水转向扩大水驱波及体积.通过人造非均质模型置胶成坝CT动态扫描实验及大型三维物理模拟实验,明确了直井置胶成坝提高采收率机理.针对置胶成坝技术特点,提出了直井平面置胶成坝造人工隔板封堵边底水、置胶成坝封堵边水及多段压裂水平井置胶成坝相结合的三个新应用设想.置胶成坝深部液流转向技术突破了堵剂深部放置的技术瓶颈,可以有效实现驱替介质深部液流转向,改善水驱开发效果.
其他文献
为认识缝洞型碳酸盐岩潜山油藏储层类型、发育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以塔里木盆地轮古西地区奥陶系潜山油藏为例,利用钻井、录升、成像测井、常规测井、地震资料、生产动态等方而资料,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技术,建立不同储层特征的合理开发模式,制订符合油藏客观实际的开发技术政策,从而有效指导油藏开发.研究结果表明:(1)轮古西油藏存在4期排泄基面,该排泄基面控制着四层洞穴的发育,其中位于潜山面附近的第二层洞穴是最为
随着对勘探要求的不断提高,地震勘探逐渐转向高精度勘探.本文以南方某煤田的大型矿井为例,围绕提高地震处理及解释精度,研究GeoEast处理解释技术在高精度地震勘探中的技术思路及实现方法,应用结果表明:以高精度静校正、保幅处理、提高分辨率和叠前偏移为重点的资料处理技术,是确保成果资料具有较高信噪比、分辨率和保真度的关键;在小断层、小构造和陷落柱等特殊地质体综合解释方面,充分利用模型正演和方差、曲率等多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低孔低渗储层分布范围广,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随着盆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化,须家河组已成为四川盆地天然气规模增储、规模建产的重要领域之一.但由于须家河组储层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高束缚水饱和度复杂砂岩储层,储层横向变化大、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储层有效性评价存在较大困难.同时受岩性和物性限制,气水分异程度差,气、水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差异不明显,储层流体性质识别面临极大挑战.本文以岩石
辽河油田深层稠油油藏历经近30年的蒸汽吞吐开发,已进入开发中后期,可采储量采出程度达到80%,油井低产、低效,急需进行开发方式转换.火驱技术具有采收率高、成本低、油藏适应范围广等特点,对深层稠油油藏方式转换具有明显技术优势.本文概述了辽河油田近年来在稠油油藏火驱物理模拟、数值模拟、油藏工程设计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火驱先导试验进行了总结分析,认识到吞吐油藏转火驱开发能够见到明显增油效果,但存在火线
针对苏里格致密砂岩气藏储层分散、隐蔽、横向变化大等强非均质特点,综合密井网区地质解剖、储层结构分析以及数值模拟研究等技术手段,对水平井开发有利地质目标、水平井关键技术参数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位于辫状河体系叠置带内的厚层块状孤立型和物性夹层垂向叠置型储层是苏里格气田水平井开发主要地质目标.在此基础上,根据密井网地质解剖建立的储层地质知识库和数值模拟论证,优化设计了苏里格气田水平井水平段方位为近
柳赞油田Es32+3油藏历经多年开发与调整,油藏开发矛盾逐渐突出,水驱效果趋差.通过新一轮精细油藏描述,建立高精度地层格架,对沉积微相与复合砂体内部构型进行刻画,建立地质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落实剩余油分布.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与实践.油藏主体近几年注水效果较好,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井间低渗区,开展深部调驱,扩大波及体积,改善水驱效果;断层根部地层倾角大,注水效果差,剩余油
苏丹F区JS油田自下到上发育两套油气藏,下部的AG凝析气藏和主力Bentiu稀油油藏,两套油气藏纵向跨度1000m,原始压力相差12MPa,Bentiu油藏常规PCP泵产量较低,500bbl/d,原开发方案考虑注水开发,投资高,建产慢.2010年投产以来在2口井应用天然气吞吐技术,即利用下部AG高压凝析气直接注入本井或邻井上部Bentiu油藏,采用类似于稠油蒸汽吞吐的方式焖井一段时间,打开环空自喷
本文介绍了以活性大分子涂层降黏剂为核心的超稠油动态造粒降黏技术,设计并合成了对委内瑞拉和轮古超稠油具有明显降黏效果的活性大分子涂层降黏剂.室内评价结果表明:利用动态造粒降黏技术制备的超稠油O/W降黏体系的初始降黏效果与稳定性突出,在涂层降黏剂用量为0.1%~0.4%、油水比为10∶3~10∶4左右时,可以有效降低两种不同类型超稠油的表观黏度,初始降黏率均达到99.5%以上.委内瑞拉超稠油O/W降黏
滨海一区是近几年大港油田在歧北斜坡取得的重大勘探发现,但由于油藏埋藏深、低孔特低渗且地面环境复杂,给开发动用带来极大挑战.为确保区块整体有效开发,确定在滨深8井区先期开展注采开发先导试验.为此,围绕开发部署试验井组,从油水井整体压裂改造、平台从式井大压差深抽工艺、注水过程的油层保护等方面开展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与优化工作,通过现场实施取得了一定经验与认识,为该区块下步整体开发方案的优化编制提供了依
气体钻井在保护和发现油气层、提高机械钻速等方面有着重大贡献.近年来,随着气体钻井技术的广泛应用,井斜问题日益受到钻井工程师的关注,但其井斜机理研究方面还有所欠缺.本文结合气体钻井井斜的特殊性,从地层因素、破岩机理、牙轮钻头移轴、井径扩大、下部钻具组合运动状态等方面分析了气体钻井的井斜机理.分析表明:与钻井液钻井相比,井底岩石应力状态变化导致地层各向异性指数显著增加是气体钻井容易井斜的根本原因;井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