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区域性中心城市判定及其辐射能力研究

来源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h_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梳理了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概念特征、功能及构成要素,基于特征构建了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rcMap软件对环渝地区的POI数据进行核密度分析,通过横向对比各区县发展现状,对各区县综合实力进行了综合评判.在此基础上,运用场强模型分析了各个区县的势力圈范围,研究了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最后,立足重庆独特市情,提出了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空间布局优化思路.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城市停车难题逐渐成为城市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全国各地试图通过建设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的途径解决土地资源紧缺背景下的城市停车难的问题,而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在规划建设中面临许多问题,导致其实施落地困难.本文以深圳市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观察、拍照、走访等方法,对深圳市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建设现状及问题进行总结分析,从规划、实施、管理、政策等四个方面提出相应实施策略,旨在促进机械式
本文选取檀林村作为晋江侨乡村落建筑闲置问题的实证研究对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得出华侨、旅居港澳的侨眷常年旅居在外是造成传统村落建筑长期闲置最主要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其背后的相关制度,包括闲置建筑的生成制度、闲置建筑的保护制度以及闲置建筑的退出制度,来探讨晋江侨乡村落建筑闲置的核心制度根源.
有感于家乡城市化进程中对原有空间格局的破坏及文脉断裂的现状,本文以近代大比例尺实测地图为底图,以明清及民初的文献记载及照片为素材和线索,结合长者记忆从水系、城墙、街道、建筑布局等方面依次复原清代辽州城空间格局,希望增加当地人对于家乡的了解,并提出希望家乡在建设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上保留历史记忆这一建议,从而让文化得以传承和延续.
国家发改委印发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明确提出要促进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省会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成为劳动力回流的重要目的地,如何提升流入地的劳动力承载力是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命题.就地就近城镇化面临的核心问题在于,回流劳动力的复合需求和欠发达地区较为单一的工业化发展路径存在矛盾,城镇新兴动力培育的长期性与就地就近城镇化的迫切性之间也存在矛盾.本文通过对广西南宁及其周边地区城镇化发展情
澳门地区社团文化浓厚、数量庞大,虽然不具有一般意义的政治背景,部分社团却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各式各样的社团渗透澳门地区市民生活的每个方面,代表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起关键的桥梁作用,作为关键底柱支撑起具澳门特色的协商治理体系.城市规划是一个地区最重要的公共政策之一,关系着每个居民的日常生活,代表着资源利益的空间分配,因此是协商治理体系中核心的一环.城市规划中科学合理的公众参与有助于实现"以人民为中心"
扬州作为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对于城市图景的还原有必要参考扬州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同时,应当对诗歌中所记述的场景和意境进行提炼和还原.本文通过对扬州相关的诗歌意象进行归纳分类、词频统计和社会网络分析,对扬州的诗歌意象进行个体的提炼和共现的解析,最终确定扬州市域范围内各区县的诗歌意象及总体格局并针对性提出规划策略.
自2018年以来,上海市连续编制一系列乡村规划建设导则,作为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上海市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的回应和落实;2019年上海市政府报告提出"让乡村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亮点和美丽上海的底色,加强乡村风貌保护和引导",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和乡村风貌改善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规划着力点.为建设与上海全球城市定位相匹配的乡村人居环境,浦东新区在成批农房陆续进入更新周期的关键机遇期,组织编制农民建房导则,通
我国是世界上旱灾多发国家之一.近年来,小城镇由于发展速度过快,资源条件严重短缺,受干旱影响显著.然而,滞后的规划编制无法及时有效地应对这一问题.因此,文章主要从应对干旱的角度对小城镇现行的规划编制内容提出具体改进意见.首先,基于国内外应对干旱的防治经验,总结提出应对干旱的两大关键领域,即水资源管理和干旱风险管理.然后,梳理现行小城镇相关规划中应对干旱的相关编制内容.之后,对以上编制内容进行研究,针
我国现行行政体制和城镇群发展环境催生了特大镇这一特殊群体,在空间布局、经济发展、人口水平等方面远超一般镇县乃至市级行政单元,相应地,其面对的发展问题也非镇级行政事权、产业体系、品质控制和配套服务设施所能支撑.因此,各省市强镇扩权、撤镇改县等探索层出不穷,然而面对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节奏"时差",行政结构调整始终难以有效普惠,特大镇发展问题仍然普遍存在.特大镇的发展不仅是空间与配套问题,同时也是体制管理
以昆明市文明街历史街区游客为研究对象,运用调查统计和网络文本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历史街区原真性和完整性.从"建筑文化"、"人文情怀"、"特色美食"、"身心感受"四个维度构建游客行为感知维度体系.通过SPSS25.0软件进行信度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评测文明街游客行为感知维度可行性并提取主要行为感知的要素,运用ROST CM6软件和语义分析系统网站处理2014年4月至2019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