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初探

来源 :2016年中国人文地理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go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贯彻新型城镇化战略背景下,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是从严供给城市建设用地,引导城市有序发展,推动城镇化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运用RS、GIS等相关的技术手段,首先对生态敏感性因子进行评价,划定生态红线;其次以生态本底为基础、进行用地适宜性评价、“两规”建设用地图斑对比等方法把控建设用地,从而划定长沙市城市开发的边界线;最后打造生态和一个时间节点的城市开发边界的两根线、2020年和远景国家中心城市目标下的两个阶段、市域一规划区一都市区三个层次清晰的一张图,以确保城市开发边界规划的顺利实施。
其他文献
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对象,从高速公路路网密度、综合可达性指数和区位优势度三方面构建高速交通优势度评价模型,对山东省2013年17地市高速交通优势度进行测度与评价,进而分析了山东省高速交通优势度与旅游业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特征。研究发现:山东省高速交通优势度区域差异显著,呈现出以副省级城市济南、青岛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递减的圈层状空间格局:旅游业发展水平呈现于高速交通优势度大致相似的空间分布格局,都市圈
本文基于综合评价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吉林省2004-2014年吉林省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维度上,吉林省旅游业综合评价水平呈持续增长态势,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水平发展较为波动,两者协调度呈稳定增长趋势,由“失调”向“协调”方向发展,但协调程度不高;在空间维度上,吉林省旅游业发展极不均衡,“两极分化”现象明显,且趋于严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水平呈东西部高,中部较低
建设“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是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导向。“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的提出意味“旅游长江”成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中国区域旅游业发展而言,其价值则体现为(1)从空间维度看,首次实现从“区域旅游”向“流域旅游”的空间拓展,意味着结合城市群崛起,联动未来以跨区域完整的地域自然山水和文化生态单位,将形成了中国区域旅游发展空间的主干骨架。(2)从时间维度看,首次实现了
地形地貌是影响交通运输发展的基础性因素之一,但在现有的交通优势度评价模型中普遍被忽视。在原有基础交通优势度的上加权包括海拔、坡度、地形起伏度和地表粗糙度在内的地形修正系数,构建一个包含地形条件的改进交通优势度评价模型,对河南省126个县市的交通优势度进行评价。在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交通优势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揭示二者的空间分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交通优势度
云南省随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摒弃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
“思维导图”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和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地、有意识地建构知识体系,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它有利于关注全体学生,并注重学生的形成性评价;有利于促进教师角色转变,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等。研究表明,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能形象地表达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能清晰的展现地理知识的网络结构,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目前关于城市住房价格异质性和影响因素研究多侧重于空间位置分析,从城市系统角度刻画住房价格分异现象有待进一步探索。根据“土地利用-交通相互作用理论”,城市空间的发展过程是各类活动通过交通相互作用的过程,本文构建了交通可达性模型,综合全市经济活动空间分布和交通网络评价城市区位条件,并以北京为例,从就业、教育、消费、医疗服务等各方面评价了城市区位条件,在此基础上依据家庭成员结构,模拟分析了家庭区位需求对
本研究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区和45个县域为研究单元,运用相关数理模型和方法,对江苏省区域不平衡发展的主要特征及其发展动力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认为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呈现波动缩小趋势,主要表现为二、三产业集聚分布不均衡为主,在空间上呈现出苏南、苏中与苏北三大区域三大区域间和县域间不平衡,各县市在经济联系的强度、方向、范围与格局等四个方面也呈现显著的地域分异特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推动江苏省经济增
风险投资行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创新型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风险投资的空间格局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四个不同发展阶段分析了我国风险投资机构及投资事件的空间格局演变,指出我国风险投资机构和投资事件的空间分布是从东部沿海向中部、西部地区逐步扩展,总体上呈现不均衡的空间分布形态,且风险投资机构和被投企业的空间分布存在高度的一致性。其中,风险投资的空间流动表现出在经济发达地区之间频
海洋地缘政治研究是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理论基础。文章通过梳理西方100多年海洋地缘政治的发展脉络,系统总结和归纳其海洋地缘政治发展的四个阶段与特征:自然演进模式下的海洋地缘政治理论形成阶段(-1890s)、国家空间-权力关系下的理论发展阶段(两次世界大战前后)、海洋地缘政治的现代化阶段(1960s-1990s)、新海洋地缘政治理论阶段(1990s-)。与国外相比,中国的海洋地缘政治研究起步较晚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