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籽粒淀粉分支酶活性的遗传分析

来源 :第三届全国动植物数量遗传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in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表明,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比例,支链淀粉的精细结构能影响米饭的理化特性,是决定稻米品质的重要因素.水稻的直链淀粉主要由位于第6染色体上的Wx基因编码的淀粉粒结合的淀粉合成酶(GBSS)控制合成,而淀粉分支酶(Q酶)是能将α-1,6糖苷键连接在α-葡聚糖上的酶,控制着支链淀粉的合成和精细结构.有关Q酶的生理生化研究指出,Q酶的活性对温度变化的反应较为敏感,Q酶可能是温度对稻米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和品质变化产生影响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稻米品质的愈加关注和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有关直链淀粉含量等稻米品质性状数量性状座位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尚未有Q酶活性QTL定位研究的报告.本研究以珍汕97B/密阳46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实验材料,对开花后两个时期籽粒Q酶活性进行了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以期进一步了解稻米生理性状的遗传规律.用QTLMAPPER1.6,检测到3个控制开花后10dQ酶活性的主效应QTL,未发现任何染色体区间对开花后20d的Q酶活性具有显著主效应.3个主效应QTL分别位于第1、6、7染色体上,其相应的染色体区段分别为RG229-RG406、RG138-RM111和RG678-RZ471,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在2.02﹪~4.30﹪之间,联合贡献率为9.99﹪.qQ10-1和qQ10-7的加性效应为1.09和1.47,且方向一致.增效等位基因来自母本珍汕97B.这2个QTL均未与环境发生显著的互作,而qQ10-6的增效等位基因则来自父本密阳46,并且与环境发生显著的互作,互作效应为1.36,互作贡献率为3.12﹪.共检测到7对染色体区间对Q酶活性具有加性×加性上位性作用,涉及第1、2、5、6、7、8、10、11、12共9条染色体,其中开花后10d的5对、20d的2对.控制开花后10dQ酶活性的5对具上位性作用的染色体区间中,有2对分别发生于主效应QTLqQ10-1、qQ10-6与不表现显著主效应的QTL之间,但只表现出显著的上位性×环境互作效应,而不具有显著的平均上位性作用.控制开花后20dQ酶活性的2对具上位性作用的染色体区间均未存在显著的上位性×环境互作,增效效应全部来自重组型组合,上位性效应的贡献率为3.39﹪和7.28﹪.本研究检测到的位于第6染色体RG138-RM111区间的qQ10-6,与严长杰等检测到的控制碱消值的主效基因qASV6-1位于同一染色体区间,其贡献率高达88﹪;另外,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基因、控制糊化温度的qASS-6、ADPG焦磷酸化酶小亚基基因都位于qQ10-6的邻近区间,说明控制Q酶活性的QTL与淀粉合成的酶类的基因位于相似的染色体区间,因而可以影响糊化温度等稻米品质性状,它们之间确切的遗传关系尚需进一步的侯选基因分析和精细定位研究.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了一套适用于超宽带系统的同步方案,通过二分法搜索得到脉冲位置;再利用baker滑动电路对信号帧进行捕获;最后运用类似于信道估计的LS方法,对相位进行跟踪.通过性能仿
1病例资料患者,男,64岁,于2015年3月6日因食管胃交界部癌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检查示中-低分化腺癌(溃疡型)侵透胃壁全层伴胃小弯侧淋巴结转移,分期为T4N1M0。术后化疗:奥沙
期刊
@@
统计分析在遗传学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大多数的研究人员都使用经典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假设检测、参数的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等.这些经典方法在多数情况是十分有效的.
植物育种目标性状,包括产量、品质、生育期、抗病虫性等大部分是数量性状.数量性状之间并非彼此独立,而是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联,性状之间的关联常用Pearson的相关系数度量,又
我们就要死去了,但正因为此我们才成了最幸运的家伙。有很多人从来就不会死,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降生。这些潜在的可能出生而没有出生的人——他们的数量甚至超过了阿拉伯大
新疆石河子141团场中学,现有师生1700多人。该校由于教育经费紧缺,校舍条件差,现有12栋危房面临倒塌,数百名师生家属无处栖身,有的住在教室里,有的远住校外,严重影响了教学
1病例资料患者,男,80岁,身高170 cm,体质量62 kg。因“反复咳嗽、咳痰、气促20年,加重5 d”入院。患者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016年4月5日再发咳嗽,为阵发性连声咳,伴咳黄
期刊
@@
体育课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进行各种身体练习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既要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也要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掌握
谷类作物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已成为国际性的一大育种目标.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是其改良的基础.而谷物胚乳性状是决定谷物品质一类重要性状.由于胚乳是由雌性的两个极核和雄性
会议
谷物胚乳是由雌性的两个极核和雄性的一个精核受精发育而形成的三倍体组织,其遗传基础要比通常的二倍体农艺性状复杂得多.而且在现有研究条件和手段下,大多数胚乳性状无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