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河南省XX煤矿瓦斯地质特征及赋存规律

来源 :山东省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新形势下煤田地质工作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xuesen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煤矿现正处于矿井初期生产阶段,矿区煤层瓦斯含量较高、浓度大,成为了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在搜集不同勘探阶段瓦斯地质资料基础上,结合周围矿井瓦斯地质资料,阐述了煤层瓦斯地质特征以及赋存状态、分布规律等复杂地质因素影响,YY矿井一带为低瓦斯区、ZZ矿井一带为高瓦斯区,XX煤矿位于YY、ZZ之间,XX煤矿主要煤层瓦斯含量较高,并且煤层埋藏也较深,断裂构造发育,重烃含量也较高,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鉴定规范》(AQ1024 -2006)、《XX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该矿井二l煤层为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煤层,矿井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在以后的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需要随时进行瓦斯测试工作,充分分析、研究瓦斯变化规律,特别是更需要加强煤层瓦斯突出危险指标的测定以及抽放、通风等工作,以防瓦斯聚集发生瓦斯爆炸事故。
其他文献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连云港分公司的cdma2000 1x与Ev-Do组网采用共站组网方式,在开通初期的组网中,通过优化探索,形成了城区13W、郊区20W的DO发射功率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在初期的用户发展中获得了良好的口碑.随着新建站点和用户数不断增加,越区覆盖和导频污染等问题使得部分区域站点的网络指标和用户感知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如何在日常网优工作中,同时兼顾cdma2000 1x与Ev-D
运营商作为互联网业务流量的管道提供者,应该充分发挥流量管控的优势,从网络层面提供检测、发现、警示、拦截钓鱼网站、仿冒网页等网络安全问题的处置能力,通过路由引流、深度分组检测等技术手段进行钓鱼网站处理系统组网的研究.
1302N工作面平均地温为43.1℃,为保证1302N工作面的安全回采,对1302N工作面进行了通风、降温技术研究,基于工作面舒适度进行了工作面风量和冷量计算,实施了工作面通风、降温系统优化方案并进行效果测定与评价.通过对高地温综放工作面上行通风与降温技术的研究与实施,大大降低了1302N工作面环境温度,保障了职工身体健康和工作面安全生产,可为国内外同类条件下工作面开采提供很好的借鉴模式。
避难硐室埋深大(850m),靠近F6、F7断层且距2、4煤层采空区较近,故而硐室处于高应力区(尤其是高水平应力),采取"(局部)补打锚杆+补打锚索+注浆加固+(复)喷浆"方案作为硐室加固的主导方案,底板采用"反底拱+注浆加固"方式处理,通过使用该支护方式巷道变形量明显变小,降低了巷道的维修频率,减少了维修成本.
根据赵楼煤矿3302运输顺槽掘进过程中高温高湿的热害状况,研究了作为主要热源之一的热涌水对掘进巷道高温热害的影响.通过设计使用热涌水快速收集系统,有效地改善了掘进巷道内高温高湿的工作环境.
矿井突水是制约煤矿安全、持续生产的因素之一,本文对唐阳煤矿突水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本次突水水源为奥灰水,而采矿活动使本区DF30断层变为活动导水断层,而DF30断层与导通奥灰水的DF5层相连,这是本次突水的主要原因.针对此原因,本文提出了三种治理方案并对这三种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针对本次灾害提出安全问题是谋矿开采工作中的首要问题,没有安全就没有生产,不仅要认真落实矿井水害防治责任制,还要积极加
本文讲述了井下气温通过对东大煤矿井下地热的调查,分析了地热的影响因素及危害,提出了加强通风,选择合理的巷道布置形式和设计方案等方面地热的防治措施.
井田内的地质构造及煤层赋存状况,对采区设计和工作面布置有很大影响,为满足矿井开拓及开采所需,结合三维地震勘探、矿井震波勘探、钻探和巷探等多种技术手段探测湖区煤田构造形态十分必要.而每种勘探方法都有其先进性和局限性,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采用多种勘探方法相互印证,只有利用综合探测手段,才能使井下未知的地质问题变得清晰明了,才能为优化设计、采煤工艺选择、设备选型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提高资源回采率;同时
综合勘探是以钻探、高分辨率数字地震为主体,其它勘探手段(抽水试验、数字测井、采样测试等)密切配合的勘探方法。综合勘探在山东省济宁、巨野、黄河北等煤田取得了极大成功,该勘探方法在阳谷-茌平煤田同样适用,并且在黑虎庙井田获得了成功,而且本井田发现于2002年,为新发现煤炭资源,勘查各阶段紧凑。普查阶段虽未提交普查报告,但通过钻探、地震等各勘查手段的协同“三边”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地震事先为钻探预测了
大南湖矿区北露天煤矿含煤地层中煤层层数较多、厚度大、间距小,煤层沿走向、倾向厚度及层间距有一定变化.根据本矿地质资料及测井成果,通过大量钻孔资料分析,利用煤层组合特征、标志性煤层特点、煤层层间距、岩性变化规律、标志性岩层、煤层层组特点(16煤组、18和19煤组、21和22煤组、25煤组、28和29煤组)、测井曲线(特别是自然伽玛曲线)物性反映特征和地震剖面反射渡同相轴连续追综、地质割面、相邻钻孔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