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级发光材料的超分子组装与发光比较研究——铕的系列配合物与纳米级MCM-41、(CH,3),3Si-MCM-41的分子组装

来源 :全国第十届大环化学、第二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iao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技术是上世纪末出现的新技术,并将成为这一世纪高新技术的龙头之一,而纳米材料是纳米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1]>。MCM-41为介孔分子筛<,[2]>,通过人工合成纯硅胶基质纳米级介孔分子筛MCM-41,以及通过引入(CH<,3>)<.,3>Si-基团对其进行化学修饰成(CH<,3>)<.,3>Si-MCM-41,使分子筛孔道的内、外表面呈疏水性。用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和X衍射分析(XRD)进行表征:这二种分子筛的直径大小约10-40nm,孔径~2.8nm。用超分子组装的方法把Eu<3+>与邻菲罗啉(Phen)、2-噻吩三氟丙酮(TTA)和联吡啶(D-py)组装成四元、三元和二元系列配合物(配离子半径<1nm)和这二种分子筛再组装成新的系列超分子纳米发光材料,并对它们的发光进行比较,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其他文献
以中性载体冠醚或双冠醚为电活性物质的阳离子选择电极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但以含多种杂原子的双臂套索冠醚为电活性物质的选择性电极的研究还未见文献报道。本文以双臂套索
分子识别是形成超分子体系的基础和前提,是超分子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设计对特定客体分子有选择识别作用的主体分子,考察它们在与客体分子形成的超分子体系中的分子识别性
三维环番由于结构特殊、性能特别及合成难度较大而备受人们关注。三维环番除了具备一般环番芳环单元提供的刚性结构以及可与客体协同键合的配位点之外,其分子还由二维扩展到三
作为第三代合成受体,杯芳烃兼具冠醚和环糊精的优点,然而其配合作用的研究仅集中在有机溶剂中的碱金属、碱土金属及较少的有机中性分子,这归因于杯芳烃在水中几乎不溶。环糊精基
因为桥连环糊精(或称为环糊精二取聚体)的邻近环糊精空腔可以协同参与客体分子包结配位而给出强的分子键合能力,近十几年来,这一类化学修饰环糊精的分子识别和模拟酶研究越来越受
采用酸蚀法制备得到了原微晶淀粉.应用X-射线衍射法和差示热分析仪(DTA)对其进行了分析测试,其结晶度从天然玉米淀粉的35.2﹪上升为51.8﹪,同时其物化性能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采用不同极性的有机溶液对虎杖甲醇提取浸膏进行预分离,用硅胶柱层析进一步分离提纯白藜芦醇,将得到的产品进行高效液相色谱(HLPC)分析鉴定,纯度在99﹪以上,得率为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