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生物多樣性地理資訊平臺建置與資料整合

来源 :第四届海峡两岸GIS发展研讨会暨中国GIS协会第十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jiao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可谓地理资讯系统快速发展与崭新的一年,其中数个关键因素如新的技术(如AJAX,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0]、网路3D资讯呈现、及诸多厂商与使用者纷纷提供不同的服务与资料.面对变化快速的资讯环境,我们亦重新规划与设计台湾生物多样性地理资讯平台,利用崭新的观念与技术,期将生物多样性的资讯透过地理资讯系统作最佳的呈现与分析,此亦与台湾生物多样性推动计画(Taiwan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Facility Project,TaiBIF) 之主要目标相符合. 在地理资讯平台部分,规划有3个子系统分别爲:1.结合Google Map/Earth 生态照片管理系统;2.结合环境与生态之空间查询平台,提供物种、标本分布与环境资讯的GIS查询与线上数化之功能;3.结合物种丰富度分析的GIS系统.希望藉此将生物习性,物种分布,标本等生物多样性资料做最完善的资料保存与呈现,将来亦可能成爲决策时之参考,以期达到永续发展及利用之目的.
其他文献
AutoCAD、GIS等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由于GIS的专业性较强在规划设计阶段应用较少,导致规划设计与管理阶段缺乏有效的衔接,因此,笔者提出基于AutoCAD平台利用VC++和ObjectARX进行二次开发来拓展其GIS功能的工作思路,并结合开发研制成果介绍其在浙江坎门控制性规划、珠海南湾分区规划、佛山历史保护规划等规划实例的应用.
本文以城市地下管网的三维实现为着眼点,通过OpenGL三维图形标准技术实现了城市地下管网在三维环境下的重建,使得拥有三维模块之后的地下管网信息系统更加直观生动.
本文在分析现有银川市城市数字化建设已有成果及其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银川市数字城市建设的总体框架结构设计及其在此基础之上的各种应用系统的建设和功能,同时提出了加速推进数字银川建设所应采取的措施.
本文主題為以影像資料管理為核心內容的TB 級巨量無縫影像空間資料庫管理系統,具有多解析度、高效空間索引和空間查詢特性.透過與視點相關的影像與地形簡化、自適應調整之誤差控制指標及網路資料傳輸等設計方式,可在瀏覽器上展現與即時瀏覽大型三維影像資料,除可與地理資訊系統空間資訊套疊外,亦俱備空間分析功能.
土地覆盖变化的研究和分析,能够揭示自然与人文过程交叉最密切的一些问题,为此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均开展了本国的国家级土地覆盖数据的生产.本文在参考国内外土地覆盖数据生产相关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基于陆地卫星影像,按照所研制的30米土地覆盖分类系统,论述了采用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与人工解译相结合的方法生产我国国家级土地覆盖数据和基于ORACLE数据库建立国家土地覆盖数据库的过程.
本文结合实际操作中的心得介绍了为何选择OO4O组件对Oracle Spatial数据库进行访问,以及如何利用OO4O及VC++对Oracle数据库进行操作.
本文根据城市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的需求,研究和分析了城市公共安全应急平台中数据的分类、组织和管理的原理,并对数据库进行了逻辑设计和优化设计,实现了地形图的批量入库和城市大范围景观图的快速生成.
网格(Grid)技术是下一代网络技术.OGSA(Open Grid Services Architecture)是开放的网格服务体系.本文在基于OGSA的基础上,对网格GIS的体系结构与功能流进行了设计,将充分满足GIS数据分布、功能分布、信息共享、异构系统互操作、协同工作等的需要,达到系统实时集成的目标.
研究和解决了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与网络服务平台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一套基于Web的可持续发展信息集成、发现、访问、分析和利用的服务模式,以提高我国可持续发展信息的共享能力.涉及的主关键技术包括可持续发展数据的标准化改造和集成,元数据、数据字典与数据的一体化发布共享,地图服务的动态开启技术,基于网络的可持续发展指标提取与计算技术,用户可控的统计分析制图服务等.
通常的基础空间数据建库,其生产环节和数据管理环节是截然分开的,数据生产通常只遵照一个制图标准,并没有面向建库的数据标准,生产的数据难以直接入库.本文通过实际GIS前端数据处理中所应用的技术和方法,探讨和说明将矢量数字地图数据采集、整理、建库一体化解决的方案,以提高数据生产效率和管理共享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