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组合的中药新药设计方法与技术中药新药设计的策略、方法与技术

来源 :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暨福建中西医结合研究院2009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san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新药设计是中药新药研发的关键环节,对提升新药创制水平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中药新药处方发现和组方优化为核心的中药新药设计策略;将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中的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随机神经网络、K均值聚类等三种技术用于处方发现;将基于熵的神经网络多目标优化技术、基于模型选择的回归优化技术、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进化计算多目标优化技术等三种技术,用于组效关系研究;对这些技术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提出改良的对策和适用范围,以此构建了中药新药设计研究的基本框架,为系统研究并应用于新药研发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指出,21世纪的医学应以人类健康作为医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几千年来,中医药在养生、预防疾病中一直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中医“治未病”理论蕴涵着我国医疗卫生以“预防为主”战略最精髓的思想和方法。有鉴于此,本文探讨了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理论,并分析了中医“治未病”论述了本院在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发挥中医简、便、验、廉的特点过程中采取的一些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果。
建国以来,我国虽然一直把“预防为主’,作为卫生工作的方针,但这一思想(即“治未病”思想)在制定具体的公共卫生政策时却没有得到很好地体现。更重要的是,中医学在预防医学领域几千年的理论和经验长期受到政策的漠视。有鉴于此,本文分别阐述了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于制定公共卫生政策、临床诊疗疾病以及大众自我保健、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
作者查阅近几年国外相关文献,从实验研究方面,分类综述了天然药物单体,复方等的抗Alzheimer病的研究进展。
肥胖同其他疾病一样,都有其特定的病因和病理,有一定的发展演变规律,是由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证候组成的。掌握肥胖中医证候分布的规律,有助于把握肥胖外在的综合性的特征。近20年来中医学界致力其中,在肥胖的证候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肥胖证候的归纳在承袭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深入与扩展,为辨证论治提供了多元化的思路。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我国呼吸系统的一种常见病。病情反复发作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探讨科学、适用的防治合理化措施,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于临床发现:许多患者表现出的有价值信息常被忽视,以致贻误病情;或存在治疗矛盾时,让单纯西医方法感到无能为力。此时采用中西医结手段,往往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
分析了中医理论的缺陷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中医药这个伟大的宝库中真实的价值所在。提出中西医结合的操作方法及目前需要解决问题的设想。笔者认为,中西医结合应该产生一门新医学,高于中医和西医。
膜片钳技术是研究离子通道的“金标准”,应用该技术可以证实细胞膜上离子通道的存在,与其它技术结合用于离子通道分子结构与生物学功能关系的研究,近年已成功用于药物筛选。血清药理学通过研究给药动物血清的生物学活性来揭示药物作用机制,目前已广泛用于中药药理作用机制的探讨。本文综述了二者的现状,并对两种技术方法结合运用于中药机制研究的前景进行展望。
中医“治未病”思想包括“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两方面内容。艾滋病是一种全身性严重慢性传染病,至今没有治愈的方法,预防凸显其重要性。对于艾滋病无症状期的治疗西医没有有效的手段,以中医“治未病”思想为指导,扶正作为主要治法,兼以祛邪,通过辨证论治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中医药干预达到早期免疫重建将是艾滋病无症状期治疗中重要的方法。
艾滋病患者在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后,部分人可以产生免疫重建现象,而影响免疫重建的因素极其复杂,人口学因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病情阶段、治疗类型、合并感染、基线CD4+T细胞水平、异常免疫激活、相关免疫表型及病原学因素等原因都可能对免疫重建造成影响,中医药对促进免疫重建具有一定作用。本文对以上因素的临床证据做简要归纳,为中医药今后介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其特征为HIV特异性攻击辅助性T淋巴细胞,造成人体免疫系统的进行性破坏,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和相关肿瘤的发生,最终导致死亡。目前,艾滋病在全球呈不断扩散和流行的趋势。本文介绍了目前艾滋病治疗现状及存在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