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结构弹塑性分析中连梁模拟方法研究

来源 :第五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暨首届全国青年结构工程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yuanhapp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大多数超高层建筑采用伸臂桁架-环带桁架-框架核心筒结构,对该类结构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时,核心筒中连梁模拟方法的不同对分析结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采用ABAQUS软件,首先对比壳单元模拟连梁和纤维梁单元模拟连梁计算结果的差异性,然后利用实体建模分析方法验证壳单元模拟方法和纤维梁单元模拟方法的精度及适用性,最后提出合理适用的连梁模拟方法.在实际超高层结构弹塑性分析中,综合考虑结果精度、计算效率和建模复杂度,连梁宜采用壳单元直接嵌入钢筋模拟,连梁沿高度方向宜至少分2层.
其他文献
首先介绍金属复合型摩擦消能器和剪切型软钢消能器的特性.分别采用金属复合型摩擦消能器方案和剪切型软钢消能器方案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消能减震设计,并对结构位移、剪力、用钢量等数据进行对照分析.研究表明,金属复合型摩擦消能器方案与剪切型软钢消能器方案减震效果相当.
支座防震缝宽度的确定是弱连体结构设计重点之一.合理取用主体结构大震作用下连接体支座处的滑移量,综合考虑主体结构在大震作用下弹塑性变形引起刚度退化的不利影响和弹塑性耗能、阻尼比增加、周期延长的有利影响,并注意到主体结构扭转对处于不同位置连结体滑移量的附加作用,建议按罕遇地震作用下弹塑性静力推覆分析或动力时程分析结果确定,并通过多塔+连接体的整体结构大震弹塑性分析验证,进行合理设计并保证此类静定结构的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关于弹塑性分析及型钢结构塑性铰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对双向压弯型钢混凝土柱PMM交互面理论公式进行了推导,结合某项目超高层型钢混凝土结构办公楼的弹塑性分析,通过四种截面16组数据分析研究了型钢混凝土柱柱屈服面P-M2-M3随配钢率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十字形型钢截面配钢率每提高1%,相应的极限状态的屈服能力P-M3,P-M2提高20%左右,即按照我国规范设计的型钢混凝土柱配钢率每提高
采用坍落扩展度、T500、L型仪和U型仪,以及稳定性过筛试验等方法研究了胶凝材料组成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并采用混凝土流变仪测试了工作性合格的自密实混凝土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单掺粉煤灰和矿粉时自密实混凝土的流动性能和抗离析性能随掺合料的比例提高先提高后降低,且自密实混凝土的屈服应力随掺合料比例的增加而减少.复掺粉煤灰和矿粉时自密实混凝土抗离析性能随粉煤灰含量的提高而降低,屈服应力随粉煤灰含
首先介绍地下室外墙的设计内容、地下室外墙承受的荷载及组合,然后根据工程实例选取不同计算模型,通过理正软件进行计算对比.最后分析地下室外墙壁柱作为地下室外墙侧向支撑时地下室外墙壁柱的受力.地下室外墙作为双向板模型计算时,应复核作为地下室外墙侧向支撑的地下室外墙壁柱的截面及配筋.
作为一种主动抗浮技术,排水减压抗浮方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使用日渐广泛.所谓排水减压法是指在建(构)物底部和周边设置排水构造,通过降排地下水来减小地下水扬压力,达到地下室抗浮目标的一种方法。一般的,在目前的设计中,建(构)筑物地下室抗浮可采用排水减压法。在总结了排水减压技术在深圳地区应用的经验,并对极端工况,反滤层的淤堵和老化现象以及地下水的模拟和对周边环境影响到评估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可为
地铁上盖建筑施工存在基坑开挖和高层建筑施工,从而对既有地铁隧道结构安全产生影响.基于土-结构相互作用分析方法,利用ABAQUS软件建立地铁上盖建筑施工对地铁隧道影响的三维数值分析模型,分析了地铁上盖建筑基坑开挖和高层建筑施工对既有地铁隧道变位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基坑开挖和高层建筑施工会对地铁隧道的变位产生影响,相对高层建筑施工而言,基坑开挖对地铁隧道变位影响较大.开展地铁上盖建筑施工时应考虑其对
选择合适的加筋间距对加筋土设计和施工是很有意义的.加筋间距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发挥筋材的作用.采用颗粒流软件,进行筋材与土的拉拔试验数值模拟,研究筋材拉拔的影响范围.在此基础上构造两种加筋土模型进行加筋土的双轴数值试验.改变筋材间距,研究加筋间距对强度提高的影响.对于粗粒料来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筋材拉拔影响范围约为5~6倍颗粒的平均粒径;加筋间距15到25倍颗粒平均粒径是比较合适的,可以较好发挥筋材
山西省沁水县全民健身中心,包括一个5800座的体育馆和商业裙房,总建筑面积约为4.8万m2.下部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上部屋盖及立面围护为钢结构,屋盖部分采用单向预应力张弦梁结构.详细介绍了屋盖钢结构的选型过程,并完成了屋盖的静力分析和整体稳定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本项目满足规范要求.
讨论了屈曲约束支撑(BRB)轴向变形和结构层间变形之间的关系,指出目前常用简化变形计算式通常会夸大支撑轴向变形的不合理现象,针对三种结构体系讨论整体弯曲变形对BRB有效轴向变形的影响规律,并分别给出折减系数的拟合公式.最后形成提高BRB有效性的若干合理化布置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