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矫正调理颈椎对面瘫疗效的影响

来源 :2017第十四届国际手法医学与传统疗法学术会议暨2017桂林·中国——东盟传统医学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vbqjxti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不同方法搭配治疗面瘫,观察比较显效时间和痊愈时间.方法:筛选2007年至2017年中症状大致相同的周围性面瘫患者100人,按年龄和不同条件分成7个不同的组,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比较1至30天的治疗结果.结果:中医治疗有效率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综合疗法显效时间明显提前,痊愈时间明显缩短,后遗症少,单纯疗法显效缓慢,治愈时间长;其中配合按摩手法的病例显效时间有所提前,痊愈时间也有所改善;手法矫正调理颈部组又比局部按摩组显效时间也有所提前,说明颈部手法治疗面瘫可以缩短疗程,促进早日康复.而朱建强系列康复疗法治疗而瘫疗效明显优于其它组,值得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揉髌手法对兔膝骨关节炎模型血清IL-1β、IL-6、IL-26、TNF-α含量的影响,探寻该手法在膝骨关节炎治疗中的获效机制.方法:将52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手法组、对照组、假模组和正常组,每组均为13只.造模第1周末、第12周末静脉采血,采用ELISA法检测各项指标;在第12周末静脉采血后,取新西兰大白兔右胫骨平台内侧软骨送病理检测.结果:手法组兔膝关节软骨为轻度损伤,明显优于对照组的中
目的: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iTRAQ)联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筛选血瘀证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患者经手法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前后的筹异表达蛋白.方法:纳入临床确诊为LIDP的血瘀证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给予手法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4周,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外周血的血清,通过蛋白质提取、蛋白质浓度测量、蛋白质酶解、iTRAQ标记、高效液相色
筋伤治疗手法与小针刀均源自中医,充分吸收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理论,对筋伤疾病从诊断到治疗上即有共性,也有个性.手法与针刀协同原则,有助于筋伤疾病的诊治理论及实践上的创新.本文从筋伤手法和小针刀结合的角度,论述它们协同应用的意义,提出“手法—针刀—手法”治疗的协同理念.
目的:探讨推拿点穴疗法在疏通经络,调理任、督二脉方面的作用.方法:介绍应用推拿点穴疗法治疗疑难眼病: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多发性硬化症、视神经萎缩、儿童弱视的成功案例.结果:通过自身前后对比,患者视力或症状体征均较治疗法前改善.结论:疏经络调任、督的手法在眼科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损伤常常导致对行走功能产生负而影响的损伤.此研究的证据表明律动手法可以改善行走功能.这项研究的目的是确定是否重复使用脊椎律动术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个人步行功能的改善相关联.受试者为17名慢性(≥1年),运动不完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个体.在参与12周(3天/周-4周)的律动手法介入之前和之后测试受试者.通过3D运动捕捉评估步行功能的变化,步行速度作为主要结果测量.还评估了律动手法介入对继发
目的:比较观察银质针联合韦氏手法与单一疗法对膝骨性关节炎(寒湿痹型)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2014年1月-2015年9月期间在本院住院的膝骨性关节炎(寒湿痹型)患者13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银质针组、手法组和银质针联合手法组.其中,银质针组44例(72膝),手法组49例(73膝),银质针联合手法组42例(69膝).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基础治疗,银质针组使用银质针导热治疗,手法组使用韦氏手法治疗,银
目的:总结早期膝骨关节炎平片特点及临床诊断方法.根据患者病程,症状和体格检查结果,结合X光检查,为临床诊疗早期KOA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归纳整理上海博爱医院骨伤科专家门诊2007年6月-2016年11月的37例(42膝)就诊KOA患者的X线片作为观察对象,并对X线片上的低密度影和患者症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早期KOA在X光上显影特征.结论:患者同时存在以下4点可确诊为KOA早期.间歇性上下楼梯疼痛
取得各种手疗的优点(以轻柔、有效、不受伤、为原则)融会贯通,是创新手疗法的思路来源.体态美学缩臀疗法有科学根据,符合人体正常结构解剖学理论,常规手法习自传统康复理疗手法、西方AMCT肌骨神经平衡技术、美式Gonstead顿压床技法,综合以上技法融合创新再临床验证,经多年千人临床实证确定疗效.临床将手法运用在患者时,竞产生特殊的效果,再去芜存菁保留精华手法和不断的学习进修,其效果不仅能调整脊柱、体态
小儿肌性斜颈是指以头向患侧斜、前倾,颜面旋向健侧为特点.临床上,斜颈除极个别为脊柱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视力障碍的代偿姿势性斜颈和颈部肌麻痹导致的神经性斜颈外,一般系指一侧项韧带前、中、后斜角肌群、胸锁乳突肌、颈阔肌挛缩造成的肌性斜颈.在治疗时,首先要明确哪一侧是患侧,对于临床症状不够典型的患儿,将其患侧搞错的情况时有发生,应该引起一定的重视。如果治疗6次无效者,应该考虑使用久珍软组织修复手法治疗。
颈肩综合症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所从事的复杂程度的提高而有低龄化趋势.本病是由于颈项部日常活动频繁,发生劳损以及退行性病变并由此引起的颈肩臂部酸麻,胀痛的总称.笔者使用脊柱推拿手法结合家用LED光谱治疗仪治疗颈肩综合症,临床效果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