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不同制剂工艺生产的两种银杏叶提取物剂型(extract of Ginkgo biloba,EGb761及EGb1212)对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与其单体银杏内酯和总黄酮的神经保护作用比较,以探讨EGb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寻求最佳给药途径。方法原代培养新生SD大鼠皮层神经元,分别建立谷氨酸诱导的兴奋毒性模型及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将细胞分为以下6组:正常培养组,谷氨酸损伤(或缺氧复氧)组,EGB761组,EGB1212组,总黄酮组和银杏内酯组。后四组分别在神经损伤前24小时及损伤后给予相应药物处理,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测定检测细胞毒作用,并观察神经元形态变化。结果 1、谷氨酸诱导及缺氧复氧损伤均造成神经元细胞形态的改变,表现为轴突断裂、核固缩、细胞水肿。EGB761和EGB1212预处理可减轻神经元形态学改变。2、EGB761组,EGB1212组,总黄酮组和银杏内酯组均能不同程度的提高细胞存活率,减少LDH释放,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神经损伤前24小时给药与损伤后给药相比,保护作用更明显。同等剂量下,EGB1212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优于EGB761。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对谷氨酸及缺氧复氧造成的神经元损害有保护作用,新工艺剂型EGb1212比传统剂型EGb761保护作用更为突出。同时将银杏叶提取物用于预防性给药及损伤后给药,其保护作用要好于单独预防性给药,提示银杏叶提取物神经保护作用的时间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