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2002-2008年副溶血弧菌的分子特征研究

来源 :第三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kechengshe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深圳市副溶血弧菌菌株的主要流行血清型和分子分型以及毒力因子分布,分析O3:K6血清型是否属于新的O3∶ K6型克隆群,在此基础上分析本地优势克隆群与国际流行株的进化关系.方法:对2002年-2008年1005株副溶血弧菌临床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型分型;采用荧光PCR方法对68种不同血清型的281株副溶血弧菌进行tlh、toxR、tdh和trh 4个毒力基因检测;对281株菌株进行orf8检测;采用PFGE对不同分离时间的5种主要血清型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并根据有代表性的分子分型图谱选取82株副溶血弧菌菌株进行GS-PCR检测并选取了60株副溶血弧菌菌株进行toxRS基因测序;进而对41株O3∶K6和O1∶K25副溶血弧菌菌株进行MLST分析,并用eBURST软件分析进化关系.结果:1005株菌株共得到79种不同的血清型,主要血清型为O3∶K6、O4∶K8、O1∶K25、O1∶KUT、O4∶K68、O1∶K56和O9∶K44等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57.9%、8.16%、5.27%、5.87%、1.39%、1.39%和0.99%.243株为tlh+、toxR+、tdh+、trh-;37株为tlh+、toxR+、tdh-和trh-,1株tlh+、toxR+、tdh+和trh+.35株O3:K6型菌株的MLST序列类型为ST3,是同源复合体CC3,O4∶K8型副溶血弧菌的序列类型为ST189,无同源复合体.结论:深圳地区目前主要流行的副溶血弧菌为tdh阳性、trh阴性的O3∶K6、O4∶K8和O1∶K25等菌株,2006年后出现O1∶K56,O9∶K44,O3∶K29,O4∶K9新的血清型.其中O3∶K6血清型属于新的O3∶K6克隆群,与世界其他国家流行的副溶血弧菌属于同一克隆群.同时存在新、旧克隆群的存在.血清的多样性和新旧克隆群的存在是造成副溶血弧菌腹泻病高发态势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他文献
Background.In the past decade, China has observed an annual increasing rate of syphilis of 14% and cases of neurosyphilis increased accordingly.The reagent of the Venereal Disease Research Laboratory
会议
To investigate the contribution of [β-lactamses and porins OmpK35 and OmpK36 in KPC-2 producing Klebsiella pneumoniae clinical isolates.Methods: 57 consecutive, non-duplicate, carbapenem-resistant K.p
会议
目的:研究引起人类感染的家畜相关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克隆株ST398在感染组与定植组中其毒力基因、spa分型、耐药性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并探究不同地区感染组ST398克隆株分子特征异同。方法:我们从不同地区感染病人标本及正常人鼻腔拭子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通过MLST(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方法鉴定出37株动物来源的ST398(sequence type398)克隆株
会议
目的:寻找新的高特异性、敏感性的结核分枝杆菌的核酸靶标,初步用于结核病的分子诊断.方法:利用构建的ISSR分型技术平台,筛选MTC特异性的基因序列,以此序列为基础设计引物,用于鉴别MTC和NTM.结果:获得MTC特有的基因片段并测序,设计特异性引物MTC1,扩增片段大小为358bp,并用211株菌株(MTC107株,NTM 104株)对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初步评价.其中16s rRNA基因扩增结果
会议
目的:研究上海地区急性细菌性肠炎儿童中沙门菌、志贺菌及弯曲菌感染临床流行病学及致病菌分子流行病特点.方法: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间,对2973例临床诊断为急性细菌性肠炎儿童的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志贺菌及弯曲菌分离培养及鉴定,对沙门菌及志贺菌进行血清型及亚型分析,对弯曲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基因分型.结果:共分离到693株沙门菌、志贺菌及弯曲菌,三种细菌总分离率为23.3%,其中
会议
会议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A)在医院临床感染中分布及其耐药性的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分离的818株P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A的分离数占所有病原菌的构成比为15.2%;标本来源主要为痰液,占82.6%.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曲南、头孢他啶、左旋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对PA的抗菌活性较好,耐药率分别为14.9%、25.
会议
目的:了解2009-2011年我院临床分离的G-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抗菌活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Whonet软件,对2009-2011年度分离的2448株G-杆菌进行分析,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MIC法)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培养鉴定仪.结果:致病菌的分离数仍以G-杆菌为主,分离数前10位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占32.8%)、铜绿假单胞菌(占18.
会议
于2012年7月1日起实施的《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规定了对献血者血液检测的项目,包括血型检测:ABO和RhD血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梅毒(Syphilis)试验。由于布鲁菌在不同介质中有超强的生存能力、特殊的感染方式、抗菌药物所致L型变异及布鲁菌病较长的潜伏期等原因,有可能导致不知情的带菌者献血。笔者认为,在布鲁菌病流
会议
The development of an effective anti-HBV therapy is still a challenge.RNAi offers the possibility of developing a new strategy for combating HBV infection.Here, the inhibited effect mediated by combin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