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同生逆断层上盘发育的正牵引构造与冲积扇储层内部构型耦合关系不明的情况,笔者利用岩心、露头、密井网及地震等资料,采用井震结合、标志层与目的层高程差、构型层次分析及地质综合分析等方法,从正牵引构造的基本特征出发,探讨了其控制下冲积扇储层内部构型的差异分布特点。研究表明:(1)正牵引构造有4个基本特征:1呈不对称的背斜隆起形态,同生逆断层上盘地层受到不同程度的挤压而逐渐隆起,因断层分布的非对称性及地层不同位置岩性受压能力的差异性形成了不对称的隆起背斜形态。在垂直断层走向方向,地层在逐渐靠近断层时呈"平缓-隆起-陡坡"直至与断层接触;2不同位置隆起幅度存在差异且具有累积效应,在同生逆断层活动强度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正牵引发育隆起幅度具有累积效应,同一位置下部地层的隆起累积幅度要大于上部。3常与张性构造和不整合伴生,由于逆冲断层的推覆作用而使上盘地层逐渐隆起抬升形成背斜,随着同生逆断层挤压力不断增强,在背斜的顶部引起构造应力的反转;4具有继承性发育且分布范围渐变的特点,上部与下部层位隆起位置具有继承的关系,且自下而上影响范围渐渐扩大。在平面上,不同层位隆起幅度由背斜顶端向四周减小,由于挤压受力不均一,局部隆起幅度会有一定的差异。(2)由正牵引构造引起的差异隆起的沉积底形决定了冲积扇砂砾岩体的分布样式。隆起背斜部位的砂砾岩体发育程度低,以砂泥交互和厚层泥岩夹薄层砂等非主力储层为主,主要构型要素为洪水期沉积的漫流与漫溢细粒沉积;与之相反,正牵引构造背斜两翼砂体以厚层连片状片流带砂砾岩体主力储层占绝对优势。冲积扇砂砾岩体构型要素在空间上分布与已有冲积扇沉积模式差异较大;(3)从控制机制方面来说,正牵引控制了沉积物可容空间的大小,抬升隆起导致正牵引部位可容空间不断降低,而其侧翼的可容空间在不断地增加,因而控制了砂砾岩体的展布特征。同时,其隆起的沉积底形影响了古水流的方向,最终改变了冲积扇储层内部构型的分布格局,不再遵循构型要素类型与规模沿辐向渐变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