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来欧洲德国华文文学简述

来源 :第十三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j19630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以下方面对20年来欧洲德国华文文学的发展概况做出简述:一、华文读物从无到有。二、台北的《中央日报》为欧洲的华文文学推广传播、播种耕耘立下了汗马功劳。三、欧洲知名华文作家代表。四、欧洲华文作家协会。五、欧洲华文报刊现况。六、欧洲华文写作人现状。七、欧洲华文写作的特点。八、欧洲华文文学的将来。九、二项倡议。
其他文献
一般的文学评论和研究,尤其是香港文学史中,一向以来总是把李碧华放在通俗小说家的通俗写作来定位,注重的是其作品中的鬼怪等所谓的浪漫情调,而忽略了其作品中深刻而广泛的社会现
对迁徙国外的移民社群而言,语言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使身份的问题凸现出来。移居国外不仅带来社会身份上的种种变化,更带来了内在心理上的急遽变化。身居国外的女作家们敏锐地体察
会议
海外新移民女性文学自有其渊源。西方华文女作家是在“留学生文学”中逐渐成长起来的。20世纪60年代前后由台湾到海外的於梨华、聂华苓、丛甦、欧阳子、赵淑侠等可称第一代,她
会议
对于八十年代中后期到九十年代初期大量涌人西方的大陆留学生而言,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一踏上异乡就必须面对两个必须正视的事实:文化冲突和生存威胁。中西文化是两类性质迥异的文
会议
在跨文化的叙事中,作为叙事主体的作家的文化身份/认同,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创作,反过来,对一个作家文化身份的看待,也是通过考察其作品的表现而获得的。本文把《女勇士》和《中国佬
林忠民1940年代就开始写作,笔耕不辍,又惜墨如金,《再生的兰花》是他从文50余年唯一的结集,所写不乏百日花红、千回月圆的少年情怀,也有从一草之贱、一木之微中感悟风韵、神采的独
马华文学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从写实主义、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不同世代的作家成就了不同的时代风貌,这支华文文学队伍早已挣脱“中国文学支流”的阴影,建立了马华文学的主体性
本文从五个方面介绍了加拿大华文文学自1998年以来的变化:一、作家队伍的壮大。二、文学团体的形成与壮大,多样而灵活,相互合作又各自独立。三、报章上专页、专刊、专栏的涌现,刊
海外华文文学的推动和发展,均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宰与滋养。海外华文文学种类很多,通常所能接触到的约有:历史文学、社会文学、伤痕文学、留学生文学和移民文学。 尽管
上世纪80年代以后,欧华文学有了新的发展。这主要是来自中国内地的一批新移民作家群的出现。近20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形势的大发展,内地经济的空前腾飞,“留学潮”“移民潮”一浪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