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1.3μm InGaAsN量子阱半导体激光器

来源 :第十七届全国激光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zi0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金属有机气相沉积(MOCVD)生长了InGaAsN量子阱半导体激光器材料,采用脉冲阳极氧化(PAO)技术制作了脊型波导半导体激光器.制作的条宽为100μm,腔长为1500μm的激光器在室温下可实现最高962mW的单面连续功率输出,阈值电流密度约为256A/cm2.在1.5A电流下,激光器的峰值波长为1297nm,最大斜率效率为0.42W/A.在20~80℃温度下,激光器的特征温度为138K.激光器在100℃下可以正常工作.
其他文献
高功率主振荡功率放大(MOPA)激光系统的光束质量取决于前端种子光的性能,而高质量种子光的获取取决于前端光学设计和有效的准直方法XeCl属于高增益介质,为有效抑制预放大器的放大自发辐射(ASE),要求前端提供较高的能量.描述了一种"一体化自放大"前端,振荡器主体为一台放电抽运XeCl准分子激光器,光栅自准直腔用于产生窄线宽、近衍射极限激光输出,利用该振荡器再进行双程放大形成最终的前端输出.自准直谐
推导了非稳态情况下固体激光器的输出光强表达式,在此基础上数值模拟了钕玻璃热容激光器的增益性能.分析表明,高抽运光强可使激光器工作在高提取效率范围;介质大的发射截面、高长径比则可以大大减小激光器的阈值能量;温度的影响在高抽运光强时不明显.另外,由于温度和热容激光器脉冲串输出方式的影响,总脉冲串输出能量在腔镜透射率上也将有一个优化值.
为了诊断高功率、大口径光束的质量,设计搭建了一套光束衰减压缩系统,用以实现大口径高功率激光光束的大比率衰减和x,y方向上的二维压缩,从而在常规光束质量诊断仪器如PyrocamⅢ等上进行诊断.该系统能将光束平均功率衰减104倍,二级压缩系统可以对光斑口径实现16倍的压缩比.使用LightTools对该压缩系统在强CO2激光辐照下的行为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简单、准确的变换方式,能够有效地实
对小尺度振幅调制点进行分析,建立适合光传输计算的小尺度振幅调制点模型--随机振幅调制屏,其包含小尺度振幅调制点的数目、尺度、位置、形状等特点.并对实际光学元件上小尺度振幅调制点进行统计分析,对实际光路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模型是实用和合理的.
介绍了自由电子激光光阴极注入器驱动激光器的组成,研究了激光二极管(LD)抽运的连续锁模振荡器的性能,其输出的种子光的平均功率为10.5W,微脉冲宽度为11.9ps,时间同步器的时间抖动值为0.56ps.种子光经脉冲切割与成形,再经三级脉冲激光二极管抽运放大,最后进行四倍频,可以获得波长为266nm,微脉冲能量为5μJ的激光脉冲串,脉冲串的宽度为6μs.
对毛细管放电产生类氖氩46.9nm激光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毛细管放电装置中布鲁姆林传输线所产生的固有预脉冲对软X光激光的产生及稳定输出都有十分不利的影响.在理论上,用雪耙模型计算并证明了固有预脉冲对毛细管均匀预电离的破坏作用,而在主电流脉冲到来之前能否均匀地预电离毛细管所充气体是能否产生激光的关键条件.为了消除固有预脉冲的影响,使用了外加隔离开关和隔离电容对装置进行改进.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隔
介绍了在自由电子激光研究中获得高亮度电子束的研究过程.电子束能量6.5MeV,微脉冲束流强度大于4A,微脉冲束流宽度25~28ps,电子束能散小于1﹪,发射度小于20πmm·mrad.进行了出光实验,测量到受激辐射信号,受激辐射中心波长115μm,谱宽1﹪.
单脉冲过程驱动电光开关与传统的等离子体电极电光开关不同,没有独立的大电流等离子体发生单元,可大幅度降低电光开关工程造价,提高其可靠性和稳定性.泡克耳斯盒主体采用一体化紧缩型结构,驱动源由一正一负两台开关脉冲发生器组成,采用仿真线成形技术.实验结果显示研制的80mm×80mm口径单脉冲过程电光开关具有较宽的气压工作范围,气体击穿延时稳定,采用脉冲激光器和光电二极管对其进行了开关特性测试,静态透射率为
针对高强度飞秒脉冲,详细讨论了采用KDP晶体的Ⅰ类及Ⅱ类二倍频过程中提高二倍频转换效率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群速度失配会导致二倍频光脉冲宽度的增大和转换效率的降低,非线性相位调制使二倍频光脉冲形状发生畸变,降低转换效率.针对Ⅰ类二倍频,采用适当的初始空间相位失配,对由自相位调制及交叉相位调制引起的转换效率的下降有一定的补偿作用;针对Ⅱ类二倍频,对入射基频e光采取适当的时间预延迟,可有效增大转换效率
全光再生技术是未来全光通信网的核心,其中的关键技术就是全光时钟恢复.建立了基于双区分布反馈布拉格(DFB)激光器的自脉动进行相干时钟恢复的模型,利用载流子速率方程和耦合波方程分析了其工作机理,并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时钟恢复过程中的锁定和失步特性以及相位稳定性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时钟锁定时间在1ns左右,而失步时间为次纳秒量级;比特率失谐大小、比特率大小以及注入功率大小均影响相位的稳定性.分析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