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关穴不同针刺方法对手痉挛影响的对比研究

来源 :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in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手功能的恢复远比下肢要缓慢。如何尽快缓解手痉挛一直是临床及康复医师关心的问题。本研究采用针刺内关穴来缓解手部痉挛,观测到不同的内关穴针刺方案,临床效果是不同的。针刺内关穴有非常肯定地即刻效应,但需要特定的手法。内关穴缓解手痉挛的即刻效应,可能归结为针刺内关穴,刺激了掌长肌腱与挠侧腕屈肌腱,使腱梭受到牵张而兴奋,并且影响了前臂内、外侧皮神经、正中神经干、骨间神经的传导,既阻断了脊髓神经?运动神经元信号的传递,又通过后角对脊髓前角的a和?运动神经元进行反馈抑制,从而缓解了手部痉挛。
其他文献
期刊
香槟色的机身,蓝色的小屏幕再加上折机设计,让A308充满了活力。 Champagne body, small blue screen plus folding machine design, so A308 full of vitality.
期刊
目的:观察针灸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经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即分为针灸观察组、针刺对照组、药物对照组各30例。临床观察症状和体征
会议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神经肽Y(NPY)含量在不同时间段变化及三七皂甙对它们的影响。方法:6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用酶联免疫法和
会议
目的:通过观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t-PA、PAI-1含量变化,探讨其与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的关系,为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7例,按照中医
会议
目的:探讨针刺对急性脑梗死(CI)患者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及交感神经皮肤电反应(SSR)的影响。方法:20例CI患者(病程在7天以内)随机分为实验组(针刺加中药治疗)
会议
近年来溶栓疗法已经成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动脉内介入溶栓以其较高的再通率和良好的疗效,已越来越得到了广大临床医师的认同,并使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
纤细的身材以及优美的铃声勾勒出DT618的轮廓。 Slim figure and beautiful ring outlines DT618 outline.
期刊
目的:探讨芎酶合剂经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在神经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芎酶合剂(川芎嗪合尿激酶等药)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治疗前后进行疗效、神经功能
会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