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含水后期油水渗流规律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工程专业委员会2006年高含水油田改善开发效果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59714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大庆喇嘛甸油田高含水后期低效、无效循环注水开发状况,利用并联岩心水驱油实验手段,进行了油水渗流规律实验分析,综述了高含水后期注水开发时非均质层渗流特征及含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油层非均质性、高渗透层单位厚度是高含水后期形成低效及无效循环的主要原因.该研究将为高含水后期无效循环和低效循环的治理,以及油田开发提供合理的理论及实验依据.
其他文献
塔里木油田碳酸盐岩储层基质物性差,属于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在纵向上和横向上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这使得储层改造前评估、设计盲目性大,并且改造后地质效果与改造前对地层认
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中国石油集团每年70%新增探明储量为低渗透储量,而低渗透油藏受自身储层地质条件和工艺技术的制约,采出程度普遍较低。 本文针对辽河油田低渗透油藏基
本文介绍了利用水平井改善扶余老油田的一些有效做法,对水平井开发方案的优化、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的应用、水平井射孔井段的确定、水平井合理生产制度的确定、水平井区块注
本文通过详细分析重复压裂井压前不稳定试井曲线的形态特征和动态变化特点,确定出重复压裂井的最佳压裂时机;以精细地质研究为基础,结合"九五"以来重复压裂井层的地质条件、
大港油田油藏类型大多为复杂断块油藏,加上河流相沉积的影响,储层发育非常复杂,且绝大多数油田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阶段.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和多次调整,原始地质模型已经
扶余油田在"十五"期间综合含水达到88%,年产油由80×104 t以上降至61×104 t,年降幅5×104 t,同时,剩余油分布零散复杂,储层三大矛盾愈加突出,开发效果逐年变差.对此,油田在精
本文介绍了吉林油田针对套管钻井的特点,立足于工艺及工具设备国产化原则,进行了套管钻井工艺及工具配套技术的研究,并在吉林油田套保及扶余地区进行了三口套管钻井的现场试
本文从发展现状、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究试验几个方面介绍了径向水平钻井技术的研究状况.在基础研究方面,介绍了钻杆选材、焊接、试验台架、试验型转向器系统等研究工作;
利用新研制的单井层地质储量计算方法和单井层产量劈分方法,实现了区域采出程度计算,量化了剩余油.提出了一套多方法、多手段、多资料综合研究剩余油的方法,精细识别剩余油的
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克下组为典型的Ⅲ类砾岩油藏,经过30多年的注水开发,目前全区平均采出程度29.9%,综合含水82.8%.由于六中区克下组储层非均质严重,平面上不同区域开发效果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