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震海啸与中国及邻区中强地震的遥相关探讨

来源 :2011年全国天灾预测研讨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ole_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日本从北至南划分为北海道、北、中、南和琉球群岛五个区,分析1900年-2011年3月110年期间发生的67个Ms=6.9-9.0级大震(海啸)事件,与其后4年在中国及邻区发生的Ms≥6.0(极个别为Ms》5.5)569个中强地震的对应。得出:(1)日本大震和中国地区强震二者有很好的遥相关关系;(2)分析了日本各区与中国及邻区地震的对应特点;(3)中国各地区中强震响应日本大震的滞后时间多为0.5~2年,最长4年;(4)由110年来中日地震关系对比,推测2011年~2014年期间中国的地震;(5)提出“蜘蛛网”逆反应模型,解释中国及邻区对日本大震海啸的响应现象。
其他文献
@@桑日群火山岩分布在冈底斯带南缘火山.岩浆弧的中、东段,紧邻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北侧,其分为麻木下组与比马组火山岩,长期以来被认为是雅鲁藏布江新特提斯洋向拉萨地块大陆南缘
@@多斑斑岩常常出露在矿区,如云南马厂箐矿区、新疆包古图矿区、河北安妥岭矿区等,暗示成矿作用与多斑斑岩的成因机制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因此,阐明多斑斑岩的成因不仅具有岩石
@@煤岩的变质与变形作用是密切相关、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综合过程。当变质与变形作用合理配置时,煤岩的含气量与渗透性才能达到最佳,成为有利的煤层气储集层。因此,综合考虑煤
@@大陆岩石圈地幔是伴随地壳熔体抽取而形成的低密度地幔残留,是联系浅部地壳和深部对流地幔的重要纽带。从这一定义出发,大陆岩石圈地幔应该与其上覆地壳的形成时代相同,如古老
@@湘东北幕阜山岩体为一大型复式岩基,主要岩石类型为二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以及花岗闪长岩。此外在通城县马徐家附近还出露一闪长质小岩株。本文通过对该闪长质
@@新元古代岩浆事件在扬子克拉通及至整个华南陆块被广泛记录,目前大多数研究者认同华南陆块参与了Rodinia超大陆的拼合与裂解过程的观点。但关于华南新元古代构造岩浆事件的
@@胶东金矿省和小秦岭金矿省是我国两个最著名的金成矿区带,赋存有许多大型.超大型的金矿床,它们均位于华北地台的边缘区域,其中胶东金矿省位于华北地台的东南部边缘,而小秦岭金矿
@@长期以来,中生代时期的拉萨地块被看作是一个从印度大陆北缘裂离出来并随同羌塘地块一起向北漂移的构造条块。中生代以来拉萨地块的北向漂移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碰撞、构造和
@@山西省代县金红石矿是我国一超大型金红石矿,矿带长达11km,地处华北地台之中央造山带中台隆-山隆起两段,草垛山一分水岭背斜构造之南翼。矿区地层多为遭受了多期变质变形的古
@@以“开辟新区域、探索新层系”为目标,松辽外围油气基础地质调查项目组通过石油地质填图、非震剖面测量,初步查明“早侏罗世红旗组、晚二叠世林西组”为松辽外围新的、重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