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1B、RN基因多态性与Ⅱ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

来源 :第二届世界华人临床生化和检验医学大会暨第六届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tandm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炎症参与Ⅱ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观点已得到共识,近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与Ⅱ型糖尿病相关的炎症基因<[1,2]>.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 1,IL-1)作为重要的前炎性细胞因子,它的升高或降低均可导致胰岛素水平的改变或胰岛β细胞的破坏.IL-1基因定位于人体染色体长臂的2q13上,在430kb的区域包含着其3个家族成员:IL-1A、IL-1B和IL-1受体拮抗剂基因(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 gene,IL-1RN),三者分别编码三种前炎性因子IL-1α、IL-β和IL-1受体拮抗剂(IL-1ra).其中IL-1α、IL-β为效应分子激动剂,而IL-1RN为它们的拮抗剂,可以对IL-1α和IL-β的活性进行调控<[3]>.近年来研究发现IL-1基因家族存在着等位基因多态性,为了探讨IL-1基因多态性与人群Ⅱ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酶切(RFLP)方法对汉族人群Ⅱ型糖尿病患者的IL-1B、RN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
其他文献
中医认为慢性肾脏疾病的基本病机是肾虚为本,湿、热、瘀、毒蕴结为标。在慢性肾脏疾病初期,以标实为主:病久则肾精、气、血亏虚,以本虚为主。肾络瘀痹贯穿于整个慢性肾脏疾病形成、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通络保肾复方(Tongluo BaoshenRecipe,TLBS)是我们自行研制的一种纯中药复方制剂,主要针对上述基本病机,以补肾祛邪、活血通络为原则组方,在多年的临床观察中发现其对延缓肾功能衰竭进程有着良好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糖尿病病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20%~30%,在终末期肾病病人中约三分之一由DN引起。伴有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患者5年生存率小于20%。DN已成为西方国家人群中终末期肾衰的主要病因,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DN发病率呈明显地逐年增加趋势.DN一
慢性肾衰竭(CHRONICAL rENAL fAIHRRE,crf)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持续进展的结果,最终对机体造成广泛而深重的损害,我国现有患者数以百万计,属于难治性重大疾病,对国民健康及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现代医学对cRF尚无理想的药物疗法。中医药对延缓该病病程具有明显优势和疗效。笔者从2006~2008年系统观察了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辨证属脾肾阳虚证患者30例,并随机设对照组3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临床肾病科常见疾病,导致肾病综合征主要由于肾小球基底膜病变导致蛋白质的大量漏出是直接原因.蛋白质的大量漏出不能纠正而导致病情加重并发脂代谢紊乱、血液高凝和水肿等并发症。特别是近年的研究发现,肾小管间质损害在慢性肾小球肾炎疾病发展过程之中起到至关作用的观点得到证实,众多的研究表明急性肾衰竭及慢性肾衰竭病例系由肾小管间质病变引起部分患者可以引起肾功能恶化已经得到临床和实验室的一致认可。
会议
小鼠精子特异性乳酸脱氨酶mLDH-C4(mouse lactate dehy-drogenase-c4)已被公认为是最有特征性及最有效的精子特异性抗原之一,是制备避孕核酸疫苗的理想抗原.笔者自2002-2003年应用转基因技术,体外培养稳定表达小鼠mLDH-C4的猴肾细胞(cos-7),旨在为进一步行避孕核酸疫苗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研制新一代更为理想和安全的避孕手段奠定基础.
通常,临床实验室提供服务应该满足客户的三个基本要求,即实验室服务质量的要求、实验室服务效率的要求和对检测成本的要求.对一个临床实验室的管理与服务进行评价时,可考虑本文基本要点.
Ⅰ型糖尿病(IDDM)是一种多基因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导致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的特异性破坏.越来越多的资料提示T细胞在IDDM的发病机制中扮演了关键作用.已表明,疾病初期T细胞的存在不但参与了胰岛受损,而且在疾病发作前和发作时,体内已含有大量抗自身抗原(包括谷氨酸脱羟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IA-2和胰岛素)的抗体.相对于体内的机能亢进,在体外,IDDM患者的T细胞却对有丝分裂原的刺激呈低应答状态.
有报道单纯性肥胖儿童105例中39%伴有AN,8岁以上的重度肥胖儿AN出现率增加.单纯性肥胖儿童一旦确诊后,发生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合并症的可能性随着增加.本文就AN和胰岛素抵抗性、瘦素、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血浆酶原血纤维蛋白溶解原活化抑制剂,PAO-1)等的关系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