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震勘探中地震波、鬼波综合效应的应用

来源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一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rogo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鬼波是影响海洋地震资料采集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经过海水表面反射的鬼波与海底反射波相互叠加.本文主要讨论了海洋地震勘探中地震波、鬼波综合效应的应用。
其他文献
与地震数学模拟方法相比,地震物理模拟的最大优点是地震物理模拟结果的真实性.随着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面临的勘探对象和开发环境越来越复杂,为了解决复杂油气藏的勘探开发问题,必须将复杂介质地震波传播规律的地震理论研究与地震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本文通过三维复杂介质地震物理模拟,揭示三维复杂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规律,为三维复杂介质地震勘探方法研究,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等提供依据.
可控震源地震勘探由于对地面无破坏性,广泛用于城镇地下探测.但由于单可控震源的输出功率小且带宽有限,难于实现高分辨率地下勘探.为提高野外观测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本文提出相控震源地震方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与中石化公司联合资助的大陆动力学重点项目,于2004年秋季一冬季实施了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野外资料采集任务由滇黔桂石油勘探局物探公司2293地震队承担,克服高寒缺氧和复杂地质条件等困难,高质量完成了总长259km的二维地震剖面.剖面北端起自西秦岭造山带腹地的合作市,北段穿过南秦岭构造带的洮河复向斜、白龙江复背斜.南段横过秦岭造山带与若尔盖盆地的接触带之后延入若尔盖地块腹地,南端位
目前国内缺乏自主开发的数字地震波形分析软件.一方面,大量台网建设,研究人员迫切需要分析软件,另一方面,国产化工具软件的研制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存在着工具与需求的矛盾,不适应数字地震台网的迅速发展和数字地震学广泛而深入开展的实际需要,是波形应用与研究的一个瓶颈.因此,根据中国测震台网高速发展和地震学研究的实际需要,开发具有集成功能的波形分析工具,是势在必行的工作.为此,本文介绍了以数字化测震台网、台阵
流动地震台阵观测产出大量高密度的宽频带波形记录.一个40套地震仪的流动地震台阵,按照每秒50个采样点,24位采样精度计算,连续记录一年的数据量可以达到600G字节,其数据量已经相当于一个典型的区域台网,并随着观测规模的增大而线性增长.从如此大量的数字地震记录中尽可能快速、准确和自动地提取有用的地震信息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紧要课题.为此本文介绍了震相到时自动拾取方法,该方法会大大提高流动地震观测数据处理
本文利用EMD处理地震前兆资料。首先利用前兆数字化观测资料,探索消除前兆资料中的干扰成份,如对同震信号剥离、单点突跳消除、高频干扰分离、低频或超低频背景趋势消除.最后对前兆观测数据的异常信息提取作了初步尝试。
ENSO是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的合称.厄尔尼诺是指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海表温度的持续异常增暖;而南方涛动是指印度洋和南太平洋地区大尺度大气环流的异常,两者之间有着很好的相关关系.ENSO事件是影响全球天气气候的一个重要因子.本文作者在1980s就开始研究其与中国汛期旱涝的关系,并得到了若干结果.本文分析和研究了近百年来长江大水和黄河旱涝对ENSO的响应概率.
上个世纪六七年代美国阿波罗空间计划在月亮上安装了4台测震仪,共记录了约12500次震动.经科学家分析研究,已经证明,月震与地球和太阳对月亮的潮汐密切相关.地震是地球上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它的发生既有其内在的基本演化规律,也常在具体行为上受到外部环境,即天文因素的影响和调制,并成为地震预测研究中需要考虑的一个方面.研究已经证明,大地震与天体引潮力密切相关,所不同的是区域性特征明显,各个地震带区对天体
2004年12月23日在澳洲东南的麦阔里岛以北地区发生了一次8.1级巨震和12月26日在印尼的苏门答腊西北地区发生了一次8.7级巨震,在这二次巨大地震发生前都是通过"磁暴月相二倍法"特别在发震的时间和震级上均作出了较好的短临预测.本文对2004年12月全球二次8.5级左右特大巨震的预测经验进行了总结。
巨型大震的连发是从两个意义上来讲的。一个是从广域连发,一个是局域连发。本文就巨型大震连发的历史经验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