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壁机匣高效整体一次成形电解加工技术研究

来源 :第15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tdi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了高效整体一次成形电解加工原理及工艺实施方法,并以航空发动机薄壁机匣为对象,进行了试验和验证加工,取得了满意的工艺效果,证明该方法在加工环形薄壁结构件上浅深度的复杂形状凸台方面具有较大的工艺优势。
其他文献
根据激光凹版制版雕刻的加工要求,应用现有激光器,通过对稳定水射流水导激光以及激光于不同深度的去离子水进行水下加工锌板及效果比较,讨论两种激光加工效果对于雕刻凹版印刷容墨网穴应用的优劣,以及相应激光加工效率的高低。
从残余应力的机理及消除残余应力的有效途径入手,分析了影响振动时效效果的关键因素,得出激振力、振动幅值的选择、振动时间的确定、工件支撑点的选择等振动时效工艺参数的确定方法。进行了不锈钢、碳钢、铝合金等不同材料焊接件振动时效工艺试验,并对振动时效前、后各种对接试板焊缝处的残余应力用盲孔法检测,验证了振动时效工艺的合理性及残余应力消除的有效性,得出了一些规律性结论。
利用超临界流体具有独特的流动性和传递性,以纳米Al2O3为添加物,开展了超临界流体复合电铸工艺实验研究,制备出纳米Al203镍基复合电铸层。采用扫描电镜和显微硬度仪等检测设备,分析了复合电铸层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超临界流体条件下进行复合电铸,可有效处理Al2O3纳米颗粒在铸液中的团聚现象,促进纳米复合颗粒在电铸层中均匀分布,增强电铸层的弥散强化效应,铸层显微硬度随着铸液中Al2O3添加
电解加工中,流场的合理设计是保证加工正常进行的重要因素。针对旋印电解加工技术,建立了加工间隙的几何模型并导出数值模型,采用FLUENT软件的动网格技术,对加工间隙内部流场进行仿真分析,得到旋印电解流场的速度和压力分布。仿真结果表明,旋印电解流场呈周期性变化,加工非凸台区域时,加工间隙内的电解液流速较均匀;在加工凸台区域时,流道收缩压强增大导致电解液流速降低。不同加工参数也会对加工流场产生不同程度的
采用喷射电沉积法制备Ni-P合金镀层,并用电化学极化曲线方法和交流阻抗技术对比研究Ni-P沉积层浸泡在50 g/L的NaCl溶液中不同时刻的腐蚀规律和腐蚀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沉积层耐腐蚀性降低,反应速度增加,原始氧化膜减薄;电极表面有腐蚀产物聚集;腐蚀过程由最初的活化控制转变为氧化膜和腐蚀产物内的扩散控制;浸泡72 h的沉积层有最大的腐蚀电流密度为26.707e-5 A/cm2,并
基于有限元法模拟电解加工的过程,在ANSYS中建立球形阴极电解加工的三维电场模型。通过对三维模型的求解计算,可以得到阳极表面不同时刻的电流密度分布和曲面形状。通过对比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发现该方法准确度较高,可以满足工程计算的精度要求,为进一步深入开展球形阴极数控电解加工过程的研究提供了方法和理论依据。
采用光纤激光点焊技术成功连接0.07 mm厚十字交叉金属钽箔,主要研究了工艺参数对焊点尺寸及焊点成形的影响。最终得出最佳工艺参数:激光脉宽8 ms,脉冲激光功率范围控制在0.2-0.24 kW之间。在最佳工艺参数范围下,焊点最大抗拉载荷为7.77 N,焊点断裂机制为脆性沿晶断裂。
综合跳动是机械跳动与电跳动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主要反映了材质的均匀性问题。现在综合跳动已经作为控制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以典型的回转件汽轮机转子轴为例,采用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同轴同步送粉的方式,对基体为28CrMoNiV的转子轴分别进行了一种铁基粉末、两种钴基粉末的多道搭接激光熔覆再制造试验。通过转子机械电跳动量测量装置分别测试了各个熔覆层的综合跳动值。实验结果表明,激光熔覆再制造的材料与气孔缺
在所构建的激光电化学复合加工系统中,加入透光导电的ITO(氧化铟锡)导电玻璃作为工具阴极,使电场分布更均匀,有利于工件表面形成均匀的钝化膜,保证了激光电化学的高效复合。采用该复合方法在浓度为0.5 mol/L的NaNO3溶液中对铝合金进行了加工试验,研究了不同的工艺参数对激光电化学定域性的影响。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对工件的加工形貌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随着激光的能量、频率、加工电流的增大,
针对选择性激光烧结木塑共混物成型件力学性能较低的问题,应用分子力学和分子动力学的方法,以木粉/PES共混物为研究对象进行MD仿真,研究了构象的MD模拟时间及在353、363及373K下MD模拟得到的密度变化率及溶度参数值,提供一种优化SLS的预热温度的方法。结果表明:当模拟时间为300 ps时,温度标准差值为10.001K,能量标准差值为22.445Kcal/mol满足构型稳定的条件;在35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