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国纪录片的发展与别样的中国故事

来源 :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九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tan1987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0年代兴起的新纪录片运动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独立纪录片,二是电视纪录片.这些纪录片形成了新的美学风格和态度.新世纪以来,两种纪录片模式又在各自的轨道中发展壮大.独立纪录片逐渐形成了依赖于国外纪录片电影节、纪录片基金会的运作机制,拍摄的题材也更加丰富.电视纪录片在国家的政策扶持下,从平民百姓视角转变为宏大主题的专题片类型.本文以《舌尖上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棉花》《我的诗篇》等作品为例,呈现它们所讲述的两种"别样"的中国故事,一种是后工业时代的文化田园,二是工业中国的劳动者.
其他文献
从2015年中国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时代"就正式扎根在中国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育考核、教育
伴随互联网的发展壮大,网络剧在近几年也呈异军突起之势.由于传播媒介以及受众群体的改变,网络剧也逐渐形成了在审美主题、审美期待、审美接受方面显著区别于传统电视剧的新
网络时代带来了影视行业从创作、投资、制作到播出及收看的巨大变革.不断更新的传播方式和受众接受及评价反馈方式,使得影视产业正在经历着一次从技术到内容的整体洗牌,"IP""
网络微剧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在"互联网+"时代,影视剧行业与网络资源的融合趋势日益明显.本文将从网络微剧的创作及其影响来分析该类作品的特点.同时,也对网络微剧的未来发展提
未来媒体发展趋向表明,移动互联网将成为媒体融合和变革的主导力量.而具有全时在网、随时在线、即时消费的手机电视传播平台的构建,无疑成为重要的选择.本文从手机视听传播的
2016年毫无疑问是网络综艺大爆发之年,从2014年的小试牛刀,到2015年的井喷式增长,再到2016年的持续升温,网络综艺在"互联网+"的野蛮生长中来势凶猛,并逐步走向专业化、规模化
本文从新媒体原创影视传播平台、新媒体影视作品传播的新格局、新媒体影视作品创作新模式这三个与大数据紧密相关的维度,展望新媒体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态势.结合数据挖掘的分
以互联网为主要代表的新媒体方式的广泛运用,导致视频网站自制节目大量出现,而其中综艺娱乐节目占据了主要位置.而纵观如今市场上纷繁复杂的网络自制节目,不难发现其发展面临
随着智能手机终端的普及、移动网络环境的改善以及手机网络视频应用的丰富,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使用手机来观看网络视频,这种日趋流行的视听内容消费方式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
2014年被认为是中国网络自制节目发展的元年,在竞争加剧、制作投入升级的背景下,各大网络视频网站涌现出了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网络自制节目.而2015年,网络自制节目更呈现出迅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