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敏感聚合物荧光微囊的制备

来源 :2003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xing22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利用Stober方法,制备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然后通过硅烷偶联剂三甲氧基胺丙基硅烷(APS)将荧光素分子FITC键合到硅球表面或内部,制备出内部富集荧光素的无机二氧化硅微球.接下来在改性的硅球表面沉淀聚合交联Poly(NIPAM)聚合物壳层,制备SiO<,2>/Poly(NIPAM)复合型荧光微球.最后用氢氟酸在40℃刻蚀掉二氧化硅球核,制备出内部包有荧光素分子的聚合物中空微囊.
其他文献
原位混杂复合材料是由纤维与热致液晶聚合物(TLCP)微纤混杂增强的热塑性复合材料.本文以三种不同粘度的PA6制备原位混杂复合材料,测量它们的熔体粘度、观察TLCP的形态和计算流变学参数.得到的结果表明,这个成纤过程受到熔体粘度比、临界毛细管数和TCLP颗粒直径等参数的影响.这个成纤过程也受到玻璃纤维的含量和长度(长径比)的影响.
本文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合过程中,引入一定量(0.4~1.2mol%)的丙三醇(GL)以期建立具有支化结构的改性PET大分子链结构.并对聚合物特性粘度进行了测试.
本文利用粘土水悬浮液与橡胶胶乳共混共凝技术制备了粘土/丁苯橡胶,粘土/丁腈橡胶,粘土/羧基丁腈橡胶,以及粘土/天然橡胶等一系列粘土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他们的微观结构及其气体阻隔性,并分别用Nielsen模型和自行推导的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
本课题组发展了一种制备中空球的新方法.首先,用一对共聚物和均聚物制备核和壳间由非共价键(如氢键、静电相互作用)连接的非共价键连接的胶束(NCCM);然后,依次交联胶束的壳链段和溶解核链段,即可获得中空球.采用该方法,在氯仿/硝基甲烷/DMF(v/v/v,1/9/10)混合溶剂获得了部分交联的聚(4-乙烯吡啶)的中空球.
本文以木薯淀粉为原料,采用一步法制备HECMS(MS在0.1-2.4,DS在0.1-1.05),即木薯淀粉与安全性能强的2-氯乙醇反应后生成的HES及其混合物不加分离直接加入氯乙酸在适当的条件下反应生成HECMS.
马来酸酐(MAH)熔融接枝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过程中,单体MAH、引发剂DCP、交联抑制剂己内酰胺(CALA)、流动改性剂CaSt及反应温度、时间等工艺条件对UHMWPE接枝率和凝胶含量影响国大,用滴定分析法和重量分析法测定了扫枝物UHMWPE-g-MAH的接枝率和凝胶含量,红外光谱表征了接枝物的存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为:175~180℃,14分钟.当MAH/DCP/CALA/CaSt=
由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分子量太高,链缠结度大,流动性极差,熔融指数几乎为0,摩擦系数小且具有不粘性,因而难以用通常热塑性塑料加工的方法进行加工.研究发现,一定量聚丙烯(PP)的加入,可实现UHMWPE在一般单螺杆挤出机上的挤出加工.本文研究了UHMWPE/PP在挤出机上的挤出加工机理.
PHBV(羟基丁酸羟基戊酸共聚物)是一类从菌体中分离出来的新型生物高分子材料,本文通过PHBV共混改性发现,PHBV纤维的发粘,发脆得以改善,制备出具有一定结构性能的纤维.本文进行了CO2聚合物含量为40%PHBV在HV含量变化下流动性能和成纤性能的研究.
PVC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热塑性塑料,PVC的稳定与大多数工业聚合物不同,要向PVC配方中添加一种或多种热稳定剂.稀土热稳定剂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PVC热稳定剂,本文采用改进电导法研究了S306系列稀土稳定剂对PVC的稳定特性及其协同效应.
本文在硅溶胶存在下,采用有机-无机复合乳液技术制备了丙烯酸树脂/SiO复合乳液.采用乳液共混技术,制备了PTFE/丙烯酸树脂/SiO复合物乳液.复合物乳液能够在底材表面上形成与底材牢固结合的涂层.该复合物涂层具有PTFE薄膜的表面特性.其对水的接触角可达到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