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地区气溶胶浓度和直接辐射强迫的季节变化特征

来源 :第19届中国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大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大气环境分会2012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j1987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气化学模式模拟显示我国气溶胶浓度季节变化明显.区域内春季PM10 浓度最大,其中沙尘的贡献很大,夏秋季PM10 浓度相对较小,其高值区主要在四川盆地和华北地区,主要是人为气溶胶的贡献.在中国东部,长江以北地区PM10 浓度明显高于长江以南地区.硫酸盐浓度秋季最高,冬季最小,最大值出现在四川盆地.硝酸盐浓度冬秋季高,夏季最低.黑碳和有机碳浓度冬季最大,浓度高值主要在四川盆地、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黑碳和有机碳空间分布相似.春季沙尘浓度最大,在沙漠地区最大值可达1mg m-3.夏季海盐对大陆影响最大.通过在区域地球模式系统中RIEMS 中耦合大气化学/气溶胶过程(排放、平流、扩散、干湿沉降、气相和液相化学、非均相化学等),研发RIEMS-Chemaero.耦合模式包括了主要的人为和自然气溶胶,如硫酸盐、硝酸盐、铵盐、黑碳、有机碳、沙尘、海盐等.模拟结果与地面和卫星观测气溶胶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和检验,说明模式可以比较合理地反映气溶胶光学特性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利用RIEMS-Chemaero 和INTEX-B 排放源模拟研究了2006 年东亚地区混合气溶胶(硫酸盐、黑碳、有机碳、沙尘、海盐)产生的直接辐射强迫.结果显示东亚地区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区域和季节平均显示,在地表,辐射强迫都为负,春季辐射强迫最强(-9.6Wm-2),冬季最弱(-4.5Wm-2);在大气顶,春季辐射强迫为正(+0.5Wm-2),主要是春季高浓度吸收性气溶胶-沙尘的作用,夏季负的辐射强迫最强(-0.7 Wm-2),主要是散射性气溶胶-硫酸盐的作用,冬季因为沙尘的影响较小,而且硫酸盐浓度较低,辐射强迫最弱(-0.3 Wm-2).全年和区域平均地表和大气顶直接辐射强迫分别为-6.2 Wm-2 和-0.2 Wm-2,大气吸收6.0 Wm-2.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CMAQ(Model-3 Community Multiscale Air Quality)模式结合过程分析模块和敏感试验,对杭州2011 年12 月8-16 日一次典型污染过程进行了模拟.模式中心点位于(108?E
  Spatio-temporal variability about various extreme precipitation indices over recent 5decades(1961-2010) have been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derived from summ
  有机物已成为大气颗粒物中最主要的组分之一,占气溶胶组分的20%~80%.目前,在大气颗粒物中已经鉴别出几百种有机化合物,有机酸是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脂肪族和芳香族一元
  分别于夏季的7 月1 日~7 月31 日、8 月10 日~9 月10 日在广州、北京市区连续监测大气中典型的气态、颗粒态污染物.结果表明,北京城区的PM10 和PM2.5 的质量浓度远大于广州
  本文利用酸雨监测网的实测数据对影响精确界定我国酸雨区空间分布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酸雨监测网站点数量及其空间分布是首要影响因素,其次是空间分析插值方法及
  根据我国已建立的多环芳烃(PAHs)排放清单研究结果,民用炉灶燃煤的PAHs 排放因子较高,对室内空气污染与人体健康造成较大危害,是最值得关注的PAHs 的排放源.针对我国的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加,其尾气颗粒物排放对城市和区域空气质量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以往的机动车尾气颗粒物研究多在实验室台架上进行,难以真实反
  辽宁中部城市群由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辽阳和铁岭6 个城市组成;由于地理、工业布局等因素,形成联系紧密的“区域经济共同体”,是我国最重要、最具潜力的经济区之一.
  Soot 起源于化石和生物质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其化学成分主要由元素碳和有机碳组成.Soot 的年均排放量在8-24 Tg,占大气气溶胶总量的10-15%.通过吸收太阳辐射和作为云凝结核
  2012 年8 月到2012 年10 月对贵阳市不同片区共设置九个采样点,对九个采样点的PM10和PM2.5 进行了系统采样,运用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对采集的36 个颗粒物样品中Pb、Cd、Z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