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氢药剂中和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来源 :第十一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ck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原油生产速度的加快以及油藏环境的日益复杂化,采油三厂高含H2S油藏越来越多且主要集中在侏罗系油藏,对工艺安全和人员健康带来严重影响.通过硫化氢普测,确定了Z3站、Z2站和Z1站等5个站点进行现场药剂中和试验,试验后现场硫化氢含量降低90%以上,有效解决了油田开发中面临的瓶颈问题.
其他文献
文中围绕矿山尾矿稀散金属矿产资源调查这个核心,对相关技术要求,具体的调查方案、方法,执行中的要点,做了必要叙述,为了使尾矿稀散金属调查达到多快好省的效果,在"技术要求"中特别强调,调查中,无论是对矿山尾矿调查排序,还是进行尾矿稀散金属资源量的推算,应密切关注矿床已有的地质勘查阶段和综合评价结果,充分利用矿山地质、采矿、选矿生产的大量数据,以使调查效果事半功倍.
内蒙古翁牛特旗长汉卜罗铅锌矿属与燕山期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铅锌银多金属成矿系列,为热液型硐子式银铅锌矿床.矿石中金平均含量为0.710 μg/g,金与锗具有正相关关系,金与碲具有负相关关系.选矿过程中,金元素在铅精矿中略有富集,主要富集在硫精矿中,金矿物以银金矿为主,自然金次之,金的分布与黄铁矿密切相关.研究显示金多为裸露状态或被硫化物包裹。
对2011年后汛期桂西北的天气气候特点及大气环流特征进行分析,得出桂西北气温偏高,高温日数多,降水偏少,各地出现严重干旱.环流分析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持续偏东偏北不利于水汽向桂西北的输送;大陆高压长期控制,下沉气流为主,不利于云雨形成;欧亚中高纬以纬向环流为主,不利于冷空气南下.同时热带气旋的活动偏少,对桂西北的影响弱;且季风槽的强度偏弱也是造成此次严重干旱的主要因素.
从理论上分析了强电磁脉冲空间场强的分布情况,简单介绍了通信设备在强电磁环境下的防护措施.提出了设置电磁屏蔽室以及线路防护设计的防护建议。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降水资料、1°×1°NCEP再分析资料、FY静止气象卫星图像等资料,对造成桂东南2013年7月25~26日大范围强降水过程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强降水主要是由于副高与季风槽共同作用生成的的低涡,配合低空急流共同影响造成的.分析发现:系统的高低空配置以及整层、水汽通量散度在强的辐合上升区,θse、热力稳定指数与降水时段和落区对应关系较好,卫星云图则对短时临近预报提供了
采用google earth卫星地图观察世界近20余处现代辫状河段沉积特征,截取辫状河段图片进行数字化处理,根据图像的颜色差异自动提取河道,对河道文件编译petrel商业软件数字化接口,录入并建立多条现代辫状河沉积模型库,以此为基础,在苏里格气田A区块,以长江乐山段模型为约束,测量其河道内心滩长、宽、辫流带宽度、曲度等定量参数,结合动态约束,建立地质模型,并应用单井历史拟合验证模型,实验表明模型可
陕北斜坡中部C1储层蕴含着丰富的致密油资源,本文主要目的旨在掌握沉积环境,砂体、构造空间展布规律的基础上,研究靖吴地区C1层储层特征,分析成藏控制因素、解剖油藏类型,总结并形成一套完整的致密油储层综合评价技术,为下一步甄选致密油建产有利区、拓展增储空间提供理论依据.
盘古梁C1油藏自1999年投入开发以来,以高效稳定的开发形势创造了采油三厂继五里湾之后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的又一成功典范,目前已连续稳产12年.但是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油藏已进入中含水期,含水上升速度加快,水驱不均特征明显,主侧向井矛盾加剧,油藏持续稳产难度加大,亟需深入系统的对油藏高效开发潜力进评价.本文从高效开发基础、提高一次井网水驱空间、提高采收率潜力及提高采收率技术储备等方面开展评价,为油藏
针对黄219区C1油藏断层、底水发育,因油水接触关系复杂、储层特征认识不够,油藏潜能未能充分发挥,本文结合油藏沉积微相、砂体展布及构造特征开展储层孔隙结构、物性、与底水接触关系研究,在其基础上进行油藏分部位划分,标定各区块合理的目标产能,旨在为后期的油藏管理提供技术指导.
采油三厂自2009年实施空气泡沫驱试验以来,注水井管柱和套管腐蚀严重,个别管柱有腐蚀穿孔现象,严重影响试验进展,生产成本增加,同时存在着安全隐患.针对该问题,研发了环空保护液、采取丛式井组阴极保护、井筒下封隔器及地面安装减氧装置等措施,措施后油水井井筒防腐性能良好,降低了作业成本,提高了原油采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