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梅汛期特征初步分析

来源 :2006年全国灾害性天气预报技术高层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FY2C卫星TBB资料,分析了2006年夏季长江流域降水偏少、黄淮和华南降水偏多、川渝高温干旱的原因,得出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且呈不连续西伸北跳、西伸脊点偏西偏北是长江流域降水偏少的原因之一;贝加尔湖地区较长时间为高压控制,没有出现典型梅雨的环流型,导致冷空气偏弱是原因之二;印度中北部、中南半岛的低空西南急流偏弱,近赤道强西风偏南,先到达南海南部后再折向偏北方向移动,从而造成华南降水偏多。中纬度锋区较长时间位于华北南部一带,冷暖空气频繁交汇于华北南部一带,长江流域多为下沉距平气流,不利于降水发生。川渝高温主要是副热带高压强盛,并与大陆高压打通,阻断了暖湿气流的输送,贝加尔湖的高压阻止了冷空气的南下;动力性下沉增温是高温天气能维持且异常强烈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他文献
Bozhilov等在阿尔卑斯Arami橄榄岩的透辉石中首次发现了具有特殊微结构特征的斜顽辉石出溶体,即出溶体平行于透辉石的(401)晶面生长且其中存在纳米级反相畴结构,并由此推测其先导出溶相应为高压斜顽辉石(HPclen),预示阿尔卑斯Arami橄榄岩的来源深度大于250km.该成果受到广泛关注,并有学者提出了不同见解,认为不能排除其先导出溶相为高温斜顽辉石(HTclen)的可能性,且出溶体平行于
榴辉岩部分熔融作用是基性岩高压相变重结晶后,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进行物质调整和改变力学强度的重要方式之一.高温高压实验研究表明,在含水条件下,榴辉岩部分熔融可以形成与奥长花岗岩相类似、富硅铝而贫铁镁的初始熔体;在相对"干"的条件下,榴辉岩需要更高温度来实现部分熔融并形成以安山质为主的初始熔体,随着部分熔融度增加,熔体组分向玄武质转化.以上研究为认识和了解地壳物质增生及演化机制提供了实验证据.作为大陆深
苏鲁造山带荣成超高压地体的超高压岩石的围岩主要是TTG成分到花岗岩成分的片麻岩,记录了800 Ma-700 Ma的热事件,被认为是扬子陆块的一部分.本工作对荣成超高压地体内的片麻岩样品进行了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和全岩Nd同位素分析,用于探讨片麻岩的原岩性质及成因,为进一步理解扬子板块陆壳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依据。
札达盆地地处青藏高原的西南部构造结点之中,大地构造位置十重要.前人对青藏高原札达盆地上新世河湖相地层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先后有中科院青藏高原综考队、地质部高原地调队、西藏地矿局、中国地质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和学者,在该区开展了调查研究,他们发现札达盆地是青藏高原上新世地层分布最广的地区之一,在这套地层中含有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如三趾马、小古长颈鹿及腹足类、介形类化石和大量孢子花粉等,并进行了古
西秦岭北缘地区主要位于甘肃东部天水地区,是中央造山系中段秦岭造山带与祁连造山带的构造衔接部位,具有复杂的物质组成和构造演化过程.前人曾进行了大量的开创性研究工作(宋志高等,1991;张维吉等,1994;张国伟等,2001;冯益民等,2002;裴先治等,2004,2005,2006;陆松年等,2003).但仍存在许多疑难和有争议的问题,其症结还在于对许多变质地层和岩浆岩的构造属性、形成时代认识有分歧
鲜水河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走向NW-SE,向东南延伸与安宁河-则木河-小江断裂带相接,它们共同组成了一条大型的活动左旋走滑断裂带.鲜水河断裂最显著的地质特征是沿断裂带发育晚新生代花岗岩岩体.Roger等对康定地区的贡嘎山岩体进行了野外观察以及U-Pb和Rb-S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U-Pb测年结果显示,贡嘎山岩体侵入年代为12.8 .4 Ma;3个伟晶岩脉样品的Rb-Sr全岩等时年龄给出
对地球物质运动的认识,已深入到纳米尺度.从纳米尺度认识地质作用现象及其地质意义,可以揭示纳米尺度的地质记录,认识纳米效应对地球物质运动的影响,在更深层次认识地球运动规律.在构造地质研究中,使用隧道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超微观尺度的测试中,于破裂结构面的表层,陆续发现纳米级的磨粒,纳米级的层理和纳米级的变形(Sun et al.,1993,2005;Ge,et al.,2004);采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
应用自动观测站、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常规天气图、T213和MM5数值模式产品资料,对2006年7月2-3日黄河流域的大暴雨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分析研究了暴雨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温湿环境条件和动力机制。结果表明:暴雨是由中尺度对流系统直接影响产生的,中尺度对流系统活跃期间,副高强而稳定控制华南,低层高原热低压发展,在副高北部边缘形成横向暖式切变线,低空西南风急流加强北伸,在切变线附近产生强烈辐合上升
2006年汛期(6-8月),我国平均总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气温偏高,是1997年以来气温最高的夏季。东亚夏季风强度达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极大值。长江流域降水偏少,中下游梅雨较弱,特别是四川东部经历了50年一遇、重庆地区百年一遇的高温热浪和严重伏旱的袭击。2006年的台风有强度大、影响时间长、多西行之特点。最后,给出了目前存在于我国短期气候预测中的一些问题和困惑,希望能与广大气象工作者共勉。
大别-苏鲁造山带如何东延至朝鲜半岛,或者说在朝鲜半岛如何表现一直是国际同行关注的焦点问题.目前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1、认为大别-苏鲁构造带东延后与临津江带(Imjingang Belt)相对应,2、认为大别-苏鲁构造带东延后与沃川带相对应,3、认为大别-苏鲁构造带在黄海被一走向NNE的大型右行走划剪切带切断,然后经朝鲜半岛南面的石垣向北东延伸,而未经过朝鲜半岛;4、认为京畿地块(Kyonggi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