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尺度下水泥基材料弹性模量的计算

来源 :第十三届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暨第二届海峡两岸三地混凝土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ma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尺度理论下,可以认为水泥基材料在不同尺度范围内都存在各相异性,简单的平均化思想不能解决水泥基材料在不同尺度间的弹性性能的连续化比较. 为此,需要引入均质化理论来解决这一问题:用小尺度范围内的弹性性能预测较大尺度范围内的弹性性能.本实验通过水泥水化热实验及水泥水化动力学理论,确定在水化早期水泥浆体中各物相的体积分数,再利用自洽理论模型,与纳米压痕实验测得的水泥浆体中各物相的弹性性能相结合,计算出早期水泥浆体的弹性性能.最后与无损超声波技术测得的水泥浆体早期的弹性性能相比较,验证纳米压痕实验及理论模型的准确性.
其他文献
研究了矿渣、粉煤灰和烧页岩等矿物掺合料对高阿利特水泥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力学性能及浆体孔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掺矿渣和粉煤灰能提高抗氯离子渗透能力,复合掺加矿物掺合料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此性能,适量单掺矿渣和烧页岩以及复合掺加矿物掺合料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相同配比下高阿利特水泥混凝土强度高于普通水泥混凝土。混凝土抗Cl-渗透性能随孔隙率的降低而升高,随大于20nm特别是大于50nm的大孔比例的
通常认为,进入混凝土中的固化氯离子对钢筋腐蚀影响不大,准确分析混凝土中固化氯离子和自由氯离子的关系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尤为重要。本文制备了不同掺量的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试件,测试其6h快速氯离子扩散实验(ASTM C1202)后试件内部的总氯离子和自由氯离子的分布情况,并据此计算其固化氯离子的分布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混凝土中的自由氯离子与固化氯离子的关系均符合Freundlich方程,Freund
混凝土结构中钢筋锈蚀是导致其耐久性破坏的重要因素,对再生混凝土内钢筋锈蚀速率的研究关系到再生混凝土技术的推广应用。本文采用盐水浸泡加速钢筋锈蚀途径,利用线性极化法测量方法,通过对普通混凝土与再生混凝土内钢筋速率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内钢筋锈蚀速率随混凝土水灰比增大而增大、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增大而减小;相同气候环境下再生混凝土内钢筋锈蚀速度要高于普通混凝土;并且这种差别随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
处于江海交汇环境下经受离子腐蚀和干湿循环作用的混凝土要求具有极高的耐久性。研究了江海交汇环境下大型桥梁承台混凝土的制备技术,测试了所制备混凝土的工作性、力学性能、变形性能、氯离子扩散系数和相应胶凝材料的水化热等。研究表明,大掺量粉煤灰和磨细矿渣系列混凝土后期抗压强度至180d仍可持续增长,90d弹性模量与28d相比增长约10%,40%~60%矿物掺合料的承台混凝土28d收缩值在(1.4~2.5)×
随着连续玄武岩纤维的出现,玄武岩纤维增强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方案被业界重视,尤其是我国一些原来用聚丙烯纤维增强水泥混凝土的化学建材企业,可以采用玄武岩纤维增强硅酸盐水泥及其混凝土;另一些建筑加固企业采用玄武岩纤维片材替代碳纤维用于建筑桥梁的加固、补强和修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用硅酸盐类天然火山喷出岩为原料生产的玄武岩纤维预示着建筑材料业的一场革命正在来临.
仿钢纤维是一种0.5mm及以上直径的改性聚丙烯纤维.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了仿钢纤维对混凝土的增强效果,讨论了仿钢纤维增强混凝土的特性,以及仿钢纤维混凝土生产、浇筑和养护的要点.试验和工程实践表明:用改性聚丙烯仿钢纤维,按低纤维体积率Vf=0.11%(1kg/m3)、乱向短纤维的方式配制的纤维增强混凝土有良好的施工性能、力学性能及耐久性,特别是对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提高阻裂能力有良好的效果.
深井地下空间支护困难是采矿界公认的,因为深部巷道受“三高”的影响,围岩变形呈现出了工程软岩非线性大变形特点,使深井地下空间支护困难,对安全生产威胁非常大。针对煤矿深井巷道支护结构要求高强高韧的特点,提出了将高韧性改性聚丙烯(粗)纤维与高弹模纤钢纤维维混杂掺加到水泥基材料中形成复合水泥基材料通过喷射在围岩表面形成支护层与锚杆、锚索形成共同支护体的施工方案,结合孔庄煤矿深部巷道施工的实例,对施工中遇到
依托湖南省320国道水泥混凝土路面大修工程,对层布式钢纤维混凝土用钢纤维长度、长径比进行了试验,对层布式钢纤维混凝土施工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长度和长径比的钢纤维对层布式钢纤维混凝土路面的弯拉强度和工程施工效率有显著的影响。
针对水泥基材料本身具有抗拉强度低、韧性差、可靠性低以及开裂后裂缝宽度难以控制等特点,本文采用PVA纤维、粉煤灰两种材料复掺,在确定合适搅拌工艺使得纤维的整体分散性良好的基础上,研究制备出一类具有超高抗拉韧性和优异裂缝无害化分散能力的纤维增韧水泥基材料。采用扫描电镜从微观机理上对其增韧机理进行了深入地剖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纤维与粉煤灰复掺的方式,既能控制好纤维与基体界面之间的特征参数即化学粘结强度
研究了温度场、湿度场和CO2分布场对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基于Fick第二定律,推导了多场耦合作用下氯离子扩散的数值模型。根据湿度场、氯离子分布场与温度场理论模型的相似性,建立了基于ANSYS内部集成的参数化程序设计语言APDL的计算分析框架。结合实验室室内试验的环境参数,进行了湿度场作用下混凝土中氯离子分布场的数值计算,并进行了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模型数值计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