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溢价理论视角下城市群发展路径研究

来源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mei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应用中心城市理论,研究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和居民置业决策之间的关系.通过模型推导,得到结论,小型城市和中心城市的一体化发展,需要大力开展小型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并提升小型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公共服务水平越高,越有利于提高地区财产价值,吸引居民进入.居民的进入同时也是资金的进入,使得小型城市可以得到额外的生产要素,从而进入新的生产路径.大城市的发展可以带动周围小型城市的快速发展,从而形成协同发展态势,有利于地区生产要素利用效率提高,有效实现区际经济能力整体提高.
其他文献
基于2003-2014年中国31个省级地区的工业企业面板数据以技术创新为解释变量对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进行回归分析,探讨工业企业中技术创新存在的结构性差异.研究发现,自主创新在中国工业企业领域存在的两个基本的结构性失衡问题:一是自主创新能力对收入与利润的影响上存在严重的区域性结构失衡.二是在区域性结构失衡的基础上自主创新能力本身对收入与利润的贡献又存在着严重的创新的层次性结构失衡.同时发现地
借鉴演化经济学的思想和分析范式,构建了一个简单的新型城镇化演化的理论框架,揭示了新型城镇化时间、空间和质态“三个维度”的动态演化规律;尝试将演化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区域经济学中,以推动区域经济学与演化经济学的融合及区域经济学科体系的创新.
本文从近些年来出现的就业人口逃离北上广的现象出发,以差异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对地区就业吸引力的影响为切入口,以互联网金融和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为自变量、地区就业人口为因变量,建立面板计量经济模型.研究发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对就业吸引力起决定的基础作用的同时,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了地区差异化产品的供给能力,对就业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未取得预期效果.
麦克勒姆规则以基础货币为中介目标,这和中国中央银行的政策工具是相同的,且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层次比较分明,而且划分很细,可控性强,适合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此外,由于经济运行所处的周期不同,货币当局的重心不同,货币政策具有强烈的时变特征,因此,时变参数的麦克勒姆规则更能识别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机制,判断经济运行的阶段.本文采用标准货币需求方程决定产出缺口,采用附加预期的Phillips曲线决定通货膨胀
本文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企业水平数据、“中国城市统计数据库”和“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考察了企业生产率异质性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本文发现:(1)地区制造业企业生产率异质性程度越大,制造业越倾向于集聚,(2)运输成本和企业生产率异质性程度对制造业集聚存在交互影响.本文具有深刻的政策蕴涵:如何设计政策来“促进”(或“降低”)工业集聚,不仅需要考察外部的因素,也还要考察经济个体之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研究日益受到学界的重视,对企业在城市内部的区位分布规律的认识对于理解城市的空间状态和对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政策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1998-2007年企业的数据及拓展的地理信息以及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的企业所在城市的特征,从对外贸易的角度考察了出口和非出口制造业企业在城市内部的区位差异,利用倾向得分法的实证结果发现,相对于非出口企业,出口
本文提出了基于环境卫生设施中介效应的我国农村居民健康影响机理,并用Grossman模型来验证个人社会经济地位通过环境卫生设施中介变量,对农村居民健康的中介效应影响.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至2014年的三次调查数据,使用依次检验和Sobe/检验方法,对该中介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有以下主要发现:一是在我国农村居民中,存在社会经济地位通过环境卫生设施影响健康的显著中介效应,当收入或
房地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和支柱产业,其稳定发展与否关系着整体的经济运行.本文选取2014年的横截面数据通过构建空间变系数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对房价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模型的探索回归结果表明,失业率、GDP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能够更好的说明空间异质性,模型估计结果显示:相比经典计量模
基于2001-2013年制造业28个行业的面板数据,构建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运用似不相关回归法研究我国不同来源技术进步的能源偏向及其能源强度效应.比较分析轻工业部门、重工业部门及整个制造业的情况,结果表明:各部门间,不同来源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存在较大差异;各部门内,不同来源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影响能源利用的总体效应较为一致;技术进步的能源偏向是影响能源强度的主要因素.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指引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全局发展的基本理念.中国区域经济学科发展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从基础理论和实践热点两个层面创新完善研究内容体系.坚持创新发展理念,要加强容纳空间维度的区域创新理论、创新型区域和区域创新绩效空间外溢等基础理论问题研究,同时关注科技创新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建设等实践热点问题;坚持协调发展理念,要加强经济轴或经济带、区际利益平衡、城市群或城市圈和“新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