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多环麝香的光化学降解机理与产物毒性的理论研究

来源 :第三届生态毒理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gl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兴有机污染物(EOCs)造成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引起了科学界及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多环麝香(PCMs)作为一类重要的EOCs,因具有强烈的麝香香气,被广泛添加到个人护理品如香水、化妆品、洗涤剂、家用清洁剂和空气清新剂中等.本研究拟选取广泛使用的吐纳麝香为典型代表,运用量子化学与计算毒理学等手段,系统研究·OH介导典型多环麝香氧化降解的过程。结果表明,·OH介导的吐纳麝香间接光化学转化过程将主要通过·OH-加成和提氢途径进行。温度对其迁移转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在温度较低的条件下(<287K),·OH-加成反应路径将比提氢反应路径更重要;尤其以路径RaddB1为主形成加合物AHTN-OHB1。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中毒对大鼠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s,OPCs)活力和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差速贴壁法体外纯化培养大鼠OPCs,外源性一氧化碳直接处理体外培养的OPCs,建立ACOP的OPCs细胞模型,利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观察OPCs形态和数量,MTT法检测OPCs活力,Brdu染色检测OPCs增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COP后OPCs细胞
研究发现酸性转化酶的底物和反应产物为营养和信号分子,在植物响应环境刺激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酸性转化酶基因的表达通常受到各种生物或非生物环境胁迫的调控,如病原菌感染、低温、低氧、水分缺失、机械损伤等.但迄今为止,酸性转化酶基因在铜或其他重金属胁迫调节下的表达情况研究较少,特别是在金属型植物中.本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铜处理后海州香蕾抗性种群和非抗性种群酸性转化酶基因(细胞壁转化酶基
草甘膦(Glyphosate)作为广谱除草剂被广泛的应用于农业,随着其使用量的逐年增加,草甘膦的水生生物毒性也备受人们关注.选择99.5%草甘膦原药为受试物,研究其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和21d慢性毒性效应,观察大型溞各个繁殖和生长指标变化,建立毒物剂量-反应关系,并寻找其中的敏感生物学指标.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草甘膦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型溞(Daphnia magna)的生长和繁殖具有抑制效应。
近年来随着绿色农业的发展,中国传统农药正在被新型生物农药所取代.在农药使用过程中,有80%~90%将进入土壤.虽然农药进入土壤中毒害程度有所降低,但对非靶标土壤生物群落会造成难以修复的伤害.为探究农药藜芦碱对靶标生物以外的土壤生物群落的影响,选择赤子爱胜蚓(Eiseniafoetida)为实验动物,采用滤纸接触法进行染毒试验,参考自俊青等与吕淑霞等的方法对滤纸染毒24h时不同浓度条件下SOD、PO
双酚A(Bisphenol A,BPA)是合成聚碳酸酯、环氧树脂、聚苯醚树脂等的重要原料,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容器及医疗设备中.BPA世界年需求量超过400万吨/年,导致BPA在环境中的污染日趋严重,在土壤、水和沉积物中都发现了BPA的踪迹.BPA是世界公认的内分泌干扰物,体内和体外实验己证明BPA暴露可以引起内分泌紊乱、神经毒性、生殖毒性、免疫毒性和致癌致畸性.本研究利用秀丽隐杆线虫作为模式生物
化学物质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累积将造成环境污染.这些化学物质大多是由人类活动或人工制造的产品释放导致的.按照形成的损害后果,化学污染主要分为免疫损伤、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化学品类损害,针对化学污染物传统的毒性测试产生的数据主要是在高剂量暴露这些物质后,在动物表型水平上检测产生的明显改变.外来物质进入机体构成毒性效应,这其中本质上的原因是这些物质在体内积聚到一定量所造成的,即达到所谓的暴露的最低可见
相对野外环境,中国在室内环境污染以及人体暴露方面的研究明显不足.人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而阻燃剂又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添加剂,认识室内环境一些阻燃剂污染和人体暴露风险显得十分重要[1,2].对市场上多种玩具中卤代阻燃剂(HFRs)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如果以欧盟的RoHS和IEEE标准(1000ppm)衡量,中国儿童玩具中PBDEs的含量并不高,其中以硬塑料玩具的浓度最高;但是一些禁
粗放式不规范的电子垃圾拆解活动会释放出多种重金属和持续性有机污染物,环境中的铅暴露会造成当地儿童生长发育迟缓、认知能力减退和免疫力下降等.红细胞是人体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同时也是运送氧气的最主要的媒介.红细胞表面具有许多与免疫有关的物质,其中CR1可以与免疫复合物上的C3b受体连接,对清除体内的循环免疫复合物起到主要作用。血液中的红细胞不仅仅是铅的储藏室而且也是铅毒性攻击的主要目标,因此,
浮萍(Lemna gibba L.)为浮萍科水生维管束植物,因其分布广泛、容易获得、繁殖速度快等优点已经被国内外很多学者应用水生生态毒理学的研究。本研究以浮萍(Lemna gibba L.)为实验生物,使用PAM-2100叶绿素荧光仪研究不同硝酸铊浓度(0.00、0.005、0.01、0.02、0.04、0.08、0.1、0.5和1.0mg·L-1)条件下浮萍叶绿素荧光的变化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探
有机磷阻燃剂(Organophosphorus flame retardants,OPFRs)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阻燃剂,其在环境中越来越多的报道引起了各方面的研究关注.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目前针对生物体中OPFRs暴露水平的研究较少,并且大部分集中于水生生物和鸟类.鉴于OPFRs在生物体较快程度的代谢,本研究在北京市区主要河流设置了10个采样点,调查了麦穗鱼、鲫鱼和泥鳅三种淡水鱼体内的8种OP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