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治疗当分三焦辨证浅谈

来源 :2006年广东省中医、中西医结合脾胃消化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t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脾胃病治疗当分三焦辨证进行了探讨。文章围绕脾胃与三焦理论联系的历史源流、脾胃病病因病机的复杂性及与三焦辨证的联系、脾胃病症治疗的三焦分证等进行了论述。
其他文献
本文对中医肝病临床疗效评价PRO量表进行了研制。本研究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采用国际量表研制的方法研制了中医肝病临床疗效评价PRO量表。该表简明扼要,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有一定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可使中医肝病的临床疗效评价能达到客观化、标准化。
本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为肝郁脾虚,气机不畅,治宜疏肝解郁,健脾止泻,缓急止痛。方中陈皮疏肝醒脾,白术、淮山、党参健脾益气,白芍、郁金疏肝解郁,理气宁肠,防风升清止泻,酸枣仁、夜交藤宁心安神,白芍、甘草合用缓急止痛;得舒特是一种选择性胃肠道钙离子拮抗剂,通过阻断钙离子流入肠壁平滑肌细胞,对胃肠运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临床观察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肠道易
本文对中西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2例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反流性食管炎可见脾胃、肝等脏腑受损,而其病机关键为胃失和降逆。用自拟疏肝和胃降逆汤治之:柴胡、积壳、获等、自芍疏肝和胃,广木香、乌贼骨行气止痛、制酸;大腹皮、莱服子行气消滞、和胃降逆;黄签、公英清热消炎,保护胃粘膜,全方起到了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之功效。
本文对肿瘤的经皮冷消融治疗进行了研究。文章围绕冷消融的细胞生物学机制、经皮冷消融治疗应用方法和适应证、氩氦冷消融的临床应用等进行了论述。
本文从循证医学角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进行了探讨。文章围绕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患大肠癌的风险、P-ANCA与ASCA联合测定对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价值、5-ASA的疗效、溃疡性结肠炎的局部治疗的药物选择及剂型等进行了论述。
本文对脾虚瘀热在消化性溃疡发病与复发中的意义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脾胃虚弱是消化性溃疡发病与复发的根本因素,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中脾胃虚弱是其根本,而胃热血瘀是其标,脾虚胃瘀热是其发病的重要病理环节。
本文对脂肝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进行了临床观察。本研究从痰湿入手,针对脾虚痰湿患者处方用药。方中白术健脾除湿化痰为君药,法半夏等药健脾化痰、利水渗湿共为臣药;山植等药消食散癖,共为佐药,草决明清肝明目为引经报使药,引领诸药到达肝经。以上诸药合用,共凑健脾化痰、除湿祛癖之功效。
本文对中医"三位一体"辩治糖尿病胃轻瘫进行了探讨。文章围绕心胃相关,调脾护肝、衷中参西,病证并治、重视七情,调畅气血等进行了论述。
本文对中医药治疗急性肠炎进行了研究。本章在分析该病病因病机的基础上,认为临床治疗急性肠炎用药须注意:①清热苦寒之品,中病即止,不宜久用,否则易伤脾胃之气。②淡渗利湿之剂,不可用之过量,渗利过度则津枯阴遏。③固涩之剂,不可用之过早,固涩收敛过一早,致积滞未消,余邪留寇。④攻下之剂不可多用,攻伐太过则伤元气,尤对虚弱者更应慎用。
本文对量表测评与脾胃病临床疗效进行了评价。文章介绍了生存质量量表测评在现代医学胃肠疾病中的应用,阐述了量表测评在中医药及脾胃系疾病中应用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