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冬季室内化学污染对办公室人员健康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

来源 :华东地区第七届流行病学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plast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上海市冬季室内化学污染对封闭式空调办公室人员中不良建筑物综合征(SBS)或办公室综合征发生影响的情况和程度。 方法:1997年和1998年冬季,在峻工10年以内的27幢办公楼中进行二氧化碳浓度、甲醛浓度和挥发性有机化学物总浓度(TVOC)的测定,并据此分层而成3组。这些楼内的841名办公室人员亦相应分成3组,分别进行症状出现率、个人症状指数(PSI)和个人5项症状指数(5PSI)的均值以及眼科,耳鼻喉科和皮肤科检查中体征阳性率的趋势分析,研究这些因素的作用。 结果:二氧化碳浓度与眼粘膜刺激体征的阳性率呈显著正相关趋势,与症状出现率及症状报告指数均呈显著负相关趋势;而甲醛浓度与眼和鼻咽喉部粘膜刺激体征的阳性率旱显著负相关趋势,与症状出现率及症状报告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趋势。FVOC只在一个测试点测得,数值为0.02ppm。 结论:冬季在封闭式空调建筑物的办公室中,二氧化碳在平均浓度0.041%~0.110%范围内,浓度越高,工作人员人群的眼粘膜刺激体征标化阳性率也越高,表明二氧化碳在环境中的积聚会对人的健康带来某些负面作用;甲醛浓度越高,工作人员人群眼和鼻咽喉部粘膜刺激体征的阳性率反而越低,可能意味着甲醛这种有刺激作用的挥发性气体在较低浓度(平均浓度在0.024-0.098mg/m3范围内)时,对感官的粘膜系统免受其它刺激作用有积极的影响,但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唯一测得的挥发性有机物(VOC)数据的采样点所在建筑的装修时间离测试日期为3个月,似乎说明,装修后3个月以上的建筑或居室可以无需关注TVOC的影响。研究提示,在流行病学研究中进行症状调查的同时,应采用医学检查、功能测试或职业心理因素调查等指标作综合评价。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论述了慢性乙肝的治疗方法,简述了HBV感染的自然过程,并就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研究亚洲太平洋若干地区恶性肿瘤造成的疾病负担及其流行趋势。方法:采用世界标化人口计算恶性肿瘤年发病率和死亡率,提出重点防治的癌症。在估计人口增长和人口老化的基础上,预测今后50年恶性肿瘤流行趋势。结果:亚太若干地区2000年恶性肿瘤新发病例300多万,死亡200多万,现患病例540万。最常发生的是胃癌(占16.4%),肺癌(占15.8%)和肝癌(占13.6%)。预计2050年恶性肿瘤发病和死
SPSS是功能强大、国际通用的统计软件包,其中含有的ROC分析(ROC,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方法,可对不同的筛检/诊断方法进行科学评价,即把方法本身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合起来进行统计分析。ROC分析已提出20多年但目前用得少。本文介绍用ROC分析来对一种或几种筛检/诊断法进行科学评价。
登革热(DF)是由登革病毒(DenV)引起的病毒性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多样性,病情轻重不一,其主要特点为发热、全身酸痛、极度疲乏、面部潮红,皮疹、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等,病死率较低。但登革出血热(DHF)及登革休克综合征(DSS)可发生出血及休克,血小板减少,病死率较高。本病传播快、发病率高,有明显的季节高峰,主要流行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全世界每年约25亿人受感染威胁,成为全球性、严重的公共卫生
伤害流行病学(injury epidemiology)是描述伤害的发生强度及其分布特征,分析伤害的流行规律、发生原因和危险因素,提出伤害的干预对策和防范措施,并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价的一门流行病学分支学科。本文介绍了伤害流行病学的特征,并就伤害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进行简述。
根据引起疾病的不同,可将病原性大肠杆菌分为三个致病型,即肠道感染/腹泻型、尿道感染(UTI)型和脓疡/脑膜炎型。大肠杆菌在进化的过程中,为适应新的环境,获得了各种各样的毒力基因,通过不同的机制引起肠道、泌尿道、脑膜等多器官、多部位的疾病。用非致病性的K-12作为基础模型,通过添加或减少各种的毒力基因,如毒力岛、质粒、噬菌体等,对其进行改造,研究其在不同环境下的致病性。本文就病原性大肠杆菌研究进展进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流行病学调查的过程就是通过各种手段进行现场调查并搜集大量数据,进而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的过程。因此,只有采用正确的统计方法,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本文就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与策略进行论述。
新发传染病是指最近20年在人类中的发生已明显增多,或它们的发生在不久的将来增加对人类威胁的新发现的、重新肆虐的或药物抗性所致的传染病。本文分析了新发传染病的特点及危害,并就新发传染病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了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的预后。方法:对太原市147例临床诊断的SARS病例进行追踪调查,并检测血清抗体、肺功能、拍摄胸片和双侧股骨头片。结果:SARS病例中血清SARS-CoV抗体阳性率为72.7%,抗体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且女性高于男性。分别有41.5%和53.5%的患者出院后产生了活动后自觉心慌、呼吸困难和爬楼梯时较以前明显气短等呼吸系统症状,
目的:分析山西省太原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密切接触者和社区人群的血清SARS抗体水平。方法:ELISA方法检测SARS病人、密切接触者和正常人群的SARS特异性抗体,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SARS患者、密切接触者和社区一般人群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2.08%、4.63%和1.88%,三组人群的SARS-CoV抗体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各组人群内各年龄组及男女之间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在密切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