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行动意愿/群体化倾向:环境污染风险中公众的行动选择——基于北京、长春、湘潭三地的调查分析

来源 :第四届中国社会学博士后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lia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公众面对环境污染风险时表现出一定的“强行动意愿”和“群体化行动”倾向,表现在公众会采取“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反对意见”、“向媒体反映”、“向环保组织反映”、联络更多的人,集体向政府施压”行动选择。对于公众面对环境污染风险下“强行动意愿/群体化行动化”倾向,结合现实中不断发生的针对现实的和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损害而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我们提出要注意中国社会出现的群体性事件的一种新表现——“风险冲突”。风险冲突主要是由公众考虑到诸如环境污染等当代新风险在未来可能对其造成的不确定损害而引发的群体性行动表现。风险冲突主要不是由既得利益受损害而引发的,而是由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害即风险引发的,损害是不确定的,风险是被建构的。风险冲突在当前中国转型社会阶段,可能与公众对基层政府的信任缺失、政府应对措施缺乏弹性、公众风险意识的增强和感性化、风险专家体系滞后等情况相结合,发展成为一种多重复合型风险。
其他文献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以及人民公社时期,我国农民的就业结构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迁。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农村财产制度、产业结构、农民就业观念以及农民就业能力等均发生重大变化,
每一种植物都有它特定的繁殖方式。或有性繁殖,或无性繁殖,或二者兼具。在自然条件下,绝大多数植物都以有性繁殖为主,只有在人为的干预下才进行无性繁殖,如枝条扦插、嫁接及
制约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因素很多,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发展,数字鸿沟问题成为导致社会结构分化的诱因。本文在理论界相关研究的基础
1978-1992年是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从恢复到发展的重要阶段,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尽管这一时
有人说他傻,都与这个时代脱节了,宁可住在70平方米的陋室,也不要学校新分的大房子;有人说他根本不像大牌教授,喜欢吟诗作对,为人谦和低调;有人说他洒脱,从教三十年来,编写的
民族主义愤青是近年来在中国兴起的一个独特群体,它在网络空间下有突出的表现。本文初步辨析和界定了网络空间下民族主义愤青的内涵,探讨了民族主义愤青形成的政治、经济和文
经过反复权衡,姚文元最后还是下决心与江青等人站在—起。这固然是因为他们想体系是一样的,但也是因为姚文元的“押宝”:他认为华国锋软弱,成不了大气候,老干部们都老了,早晚要下台,只有与江青、张春桥搞在一起,自己今后才能够继续享受荣华富贵  人们都知道,“四人帮”的灭亡,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逆历史潮流而动,祸国殃民,篡党夺权。但很多人没有考虑到,“四人帮”的灭亡,也与他们内部各揣心事、各留一手有关。19
在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探索中,有一条南制衡对抗转向共生共强的明显轨迹。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也开始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随着社会需要的持续增长,政府不断向社团组织
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进程中,作为法会主要内容的“羌姆”仪式在其自身作用机制的拓展中,于宗教认同、文化认同等各方面做出调整,建立包含内在运作机制的拓展、宗
会议
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乞讨问题,近年来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 该文在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乞讨现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了乞讨现象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