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

来源 :201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lservermaintenan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本文以福建高校中60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为数据来源,建立Probit模型,检定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及其程度.实证研究发现:高校创业教育因素对提升大学生创业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创业知识教育和创业文化培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显著高于创业实践教育;冒险性倾向、成就需求、创业态度、创业自我效能感等其他关键因素对提升大学生创业意愿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男生比女生的创业意愿平均高出了11.7%.
其他文献
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不像本科教育那样强调学科性。它是按照职业分类,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职业岗位(群),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实用型(技术实用性或职业性)人才的。强调的重点是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能力的培训。它是一种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追求的宗旨是服务,自身发展的导向是就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是其奋
改革是高等教育发展动力之源.深化综合改革,做好准确定位,明确服务面向,主动对接企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地方院校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潍坊学院与歌尔声学、高新区合作创办歌尔科技学院的创新实践表明,地方院校只要在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方法上对路、工作上得力,就能探索出一种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报告了作者在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就"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概率与统计"等课程进行"项目驱动"教学的实践及将该模式推广到基础理论课程教学的实践及相关思考,以期"抛砖引玉",希望更多教育学者投身到教学改革实践活动之中。
会议
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灵魂,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对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观因素与社会环境因素,认为大学生欠缺创新意识和高等学校缺乏创新环境,是创新能力提高的主要制约因素。以创新能力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实现手段为主要出发点,讨论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认为在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技能是提升大学生创
会议
教学研究范式源于库恩的范式,是教学研究研究教学领域问题,并发现教学规律而共同坚守的信念、话语体系,研究方法等。在西方教学论发展史上,尤其是从西方教育或学校教育产生到当代历史,曾经出现过四种主流教学研究范式,即逻辑演绎的研究范式、自然类比的研究范式、实证分析的研究范式和人文理解的研究范式。此外,应该注意到每一种研究范式的演变不是相继取代的关系,而是辩证的否定与扬弃的过程。教学研究范式处于多种范式并存
会议
自考网络助学相比传统的社会助学具有突破时空限制,利于资源共享,降低学习成本等优势。保障自考网络助学的质量是当前完善自考网络助学的重要工作之一,因其决定了自考网络助学培养出的人才是否能够适应社会的要求,是否具备了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借鉴国外远程教育质量保障的措施,探析目前我国自考网络助学存在的问题,分析内外部质量保障因素,是完善我国自考网络助学质量保障的重要途径。
会议
讨论是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形式,是知识和情感的双重交往,应与其他教学方式结合运用。开展卓有成效的讨论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创设的。教师需要确保讨论目的明确、学生陈述时积极倾听、陈述完后不做评论、促进学生参与机会平等。学生讨论前需先做好准备、坦诚的发表自己的看法、积极倾听他人发言、主动进行知识的关联。
会议
工程能力的培养,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着力点。本文以重庆科技学院石油工程和冶金工程两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为例,介绍了其运用大工程观念,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真实工程环境和实验教学大平台,校企协同开展工程教育,逐步提高了学生工程能力,提升"卓越计划"培养质量。
会议
本研究从创新能力的视角对于国内高校引进的"小班课教学"模式进行评估,基于M大学校内的追踪调查探究大学生参与"小班课教学"后在创新能力各个维度上的变化,引入双重差分和结构方程模型,做出因果推断和影响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小班课教学"有三条影响创新能力的路径:①学习动机→学习参与度→创新能力;②学习参与度→创新能力;③直接影响创新能力。各条途径的影响力相当。"小班课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及传统学习任务
会议
人是构成高等教育系统的核心要素,人性假设是建构育人体系和探讨育人理论的逻辑起点,基于人的量子性、信息性、全息性、悖论性等特性的"信息复杂全息人"假设是当今信息时代补充完善"人性假设丛林"的人性假设之一。"育人共同体"是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重要内容,是实施教书育人的有效形式。"学习共同体"与"育人共同体"两者是异曲同工,本质类同。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