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铸件缺陷鉴别及失效分析

来源 :全国理化测试学术研讨会暨《理化检验》创刊50周年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uo12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铸造厂的油缸本体缺陷率急剧增加,通过对失效产品进行缺陷宏观形貌分析、金相检验和化学成分分析,得到的测试结果表明:三种典型的铸造缺陷都是金属液流动性差所致。在对生产流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造成铸件缺陷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是生铁碳含量偏高,导致合金成分偏离共晶点,增大了合金液的凝固区间,因而降低了金属液的流动性,使补缩不足。其次在潮湿的季节,外模中湿气的带入,也增大了气孔类缺陷发生的几率。
其他文献
针对鄂钢生产的70 mm厚规格建筑钢板在厚度方向拉伸出现严重脆断现象,通过低倍检验、硬度测定、金相和断口显微观察和能谱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钢板厚度方向拉伸断裂为厚度中心脆性断裂,主要原因有:钢板中心处存在成分偏析,产生了马氏体组织,且存在富含铌的夹杂、MnS、含铝、硅、钙的氧化物和硅酸盐等夹杂物。因此,建议在炼钢过程中减少夹杂物的数量,使夹杂物钙化球化,并在连铸过程中降低钢水的过热度,
某电厂汽轮机高压缸中分面双头螺栓在运行时发生断裂,通过化学成分分析、能谱分析、力学性能测试和断口宏观、微观分析等对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螺栓断裂主要系汽缸螺栓受紧固工艺不当所致的单个螺栓受载过大,同时螺栓本身存在缺陷引致断裂失效。
通过宏观腐蚀形貌分析、化学成分分析、腐蚀产物成分分析和物相组成分析以及金相检验等方法,对某氨储槽不锈钢管的腐蚀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φ)89mm×4 mm 304L不锈钢管上的裂纹是因钢管强度偏高,在稀碳氨溶液中使用后,产生的应力腐蚀裂纹。
汽车改成涡轮增压发动机后,发动机的功率及工况都发生变化,气缸内温度整体上升,仍采用原气门装配进行台架试验,发现气门颈部区产生缩性变形而失效。通过对失效气门进行宏观分析、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几何尺寸测量以及硬度测试等方法分析了气门颈缩变形的原因。结果表明:气门颈缩变形主要是由于发动机工作温度较高,气门材料在此温度下显微组织发生变化,由奥氏体转变成粒状珠光体后,抗氧化性能下降,硬度也随之发生变化,
笔者公司在进行某焊接件制造过程中,发现该件沿焊缝熔合线部位发生开裂,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仪等设备对该焊接件的开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焊接过程中线能量不稳定,在线能量较低的区域形成未完全熔合,从而造成开裂;同时因为焊缝和母材间线膨胀系数不同引起的应力,以及焊缝和母材在不同温度下的塑性不同,形成了无明显塑性变形的沿晶开裂的断口形貌。
对某航空发动机滑油箱油标透明板断裂故障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确定故障原因是透明板受到装配应力和整机应力的作用导致断裂故障的发生;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改进措施,使透明板的装配应力和整机应力显著下降。
某公司两配合使用的曲轴齿轮和中间齿轮各一件,在台架试验500 h后,曲轴齿轮的个别齿面发生剥落失效。采用宏观检验、金相检验、扫描电子显微镜形貌观察以及硬度测试等方法对失效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曲轴齿轮的表面剥落主要是由于中间齿轮内圈崩缺的铝屑嵌入齿面,导致齿轮在运行过程中表面疲劳磨损(即接触疲劳破坏)的产生;另外,齿轮渗碳层硬度过高导致齿轮疲劳磨损性能降低亦是使其早期失效的重要原因。
针对摩托车前减震器前叉管拉伸试验不合格情况,在坯管厂商现场随机取样,对其拉伸性能、非金属夹杂物、显微组织、化学成分和硬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前叉管拉伸性能不合格主要是因为其显微组织粗大,存在魏氏组织或带状组织以及去应力不充分造成的。
近期某单位送检一批2A14铝合金锻件,在试验过程中发现各批次试样力学性能中的伸长率差异较大,部分批次试样的伸长率仅为1.6%~2%,伸长率不合格。通过体视显微镜、扫描电镜及X射线能谱仪找出其伸长率不合格的原因,通过断口分析查证影响试件塑性的主要因素,并从组织形成原因及冶炼工艺角度进行深入讨论。结果表明:送检试样断口灰褐色区域主要为氧化膜.由于氧化膜属于脆性相,其在材料中大大降低了材料的塑性。
X60天然气管线安装现场环缝接头割口进行破坏性试验发现背弯开裂。对割口试样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硬度试验、金相检验以及裂纹尖端分析。结果表明:环缝接头根部焊缝扩散氢含量多、硬度高、显微组织为侧板条铁素体,是其背弯开裂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