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地区96例产甲胎蛋白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分析

来源 :2019中国肿瘤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pingk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产甲胎蛋白胃癌(AFPG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探讨其诊治方案及预后.方法 对96例AFPG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96例AFPGC患者中,男66例、女30例,约为2.2∶1;其中年龄小于60岁的患者35例,大于等于60岁的患者61例;原发部位在胃窦的患者54例(占56.3%),贲门16例(占16.7%),胃体26例(占27.0%).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组织细胞生物电能稳态失衡"概念与骨质疏松发生发展的关系。"内环境生物电能稳态"是内环境稳态的重要内容,它反映出的组织细胞功能状态的正常与否,功能状态的异常是导致各种组织细胞病理变化和病理生理改变的共同原因;同时也是骨质疏松形成的根本病因。方法 引入"组织细胞内环境生物电能稳态"概念,结合已知的细胞膜被动电学特性、细胞膜电容和电阻性质、细胞膜电容放电特性、细胞外基质中蛋白聚糖分子的生物电
目的:观察用反功能位石膏固定加中药外敷治疗无移位腕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3月--2014年2月以来我院骨科收治的21例无移位腕舟骨腰部骨折的病人,男16例,女5例,年铃18一29岁,平均24岁,用短臂管形石膏固定腕关节于中立位,掌屈10°,桡偏5°,包括拇指近节,拇指对掌位,近端至前臂中上部.于管形石膏腕关节桡侧开窗,以鼻烟窝处为中心,约3×4㎝2大小,用自制接骨膏外敷,隔日更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疼痛中的作用.方法:2007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密固达组)和对照组,从手术后第三天开始分别给予两组患者抗骨质疏松治疗,实验组(唑来膦酸组)于术后第3天静脉滴注唑来膦酸5mg(密固达,诺华制药生产,规格5mg:100ml/瓶),同时口服活性维生素D和钙剂,而对照
目的 探讨CDX-2与HER2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及其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外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978例胃癌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中的CDX-2及HER2的表达,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相互关系。
Objective The objective is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odified Overlap anastomosis with later transected esophagojejunostomy in radical laparoscopic total gastrectomy.
Objective Gastroenteropancreatic(GEP) neuroendocrine neoplasm(NENs) are a highly heterogeneous and poorly undersood tumor,with varied 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increasingly incidence during the last d
目的 EB病毒相关胃癌(EBVaGC)以其独特的临床病理及分子生物学特点,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学者以独立的胃癌亚型进行研究。本研究通过荟萃分析来探索EB病毒相关胃癌的免疫特性,及其在胃癌的免疫治疗及个性化治疗中的价值。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 combined with laparoscopic-assisted radical distal gastrectomy and conventional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combine
目的 观察与随访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患者临床情况,评价内镜下粘膜剥离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通过与外科手术组对比,对ESD与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评价。
目的 为了探讨胃癌骨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骨转移相关模式的特征、治疗相关结果、生存期、预后因素.方法 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胃癌骨转移患者资料.使用Kaplan-Meier分析和log-rank检验确定累计生存曲线.在95%可信区间(CI)中,单因素和多因素Cox预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骨转移的预后因素,P<0.05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