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毒素B1诱导性大鼠肝癌超微结构观察及DNMT3表达变化

来源 :第二届传染病诊治高峰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07606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活性改变诱导的DNA甲基化模式改变是肿瘤异常表观遗传修饰的重要机制,主要表现为基因组整体的低甲基化和区域性高甲基化.本研究旨在分析AFB1诱导性大鼠肝细胞癌变不同阶段DNMT3a、3b mRNA变化特征,以期初步研究AFB1诱导性大鼠HCC发生的表观遗传学机制.
其他文献
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法,观察nHA/BC纳米复合材料及其降解物对成骨细胞的细胞形态学的影响,同时采用MTT比色法评价nHA/BC及其降解物对成骨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影响,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材料作用于细胞后细胞周期时相的变化,从而在分子水平上评价材料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nHA/BC纳米复合材料及其降解物对成骨细胞的形态无明显影响,对细胞生长和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材料对培养细胞无明显细胞毒性,且与细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自限性传染病,以婴幼儿好发,大多数患儿以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表现,以夏季多见,如无严重并发症,预后良好.本文讲述了2009年8月,该院收治的一名25岁男性手足口病患者,其起病急,进展快,以神志不清、左上肢迟缓性瘫痪为主要表现,同时分析了其临床诊治情况。指出对手足口病患者注意观察病情变化,早期诊断,及时干预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虽然重
为遏制细菌耐药性的蔓延,协助临床医生有效地选用抗菌药物,本文对该院2003~2008年分离菌株的耐药情况做一回顾性分析,为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同时指出该院常见病原菌耐药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加强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的系统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缓其对细菌耐药的筛选压力,预防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广泛传播是临床医生共同的责任。
肝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胃肠粘膜屏障通透性增加、广谱抗菌药物的长期使用及接受多种有创性检查和治疗等高危因素,常伴感染,而感染将加重其病情,增加治疗的困难.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该院2005年1月~2008年8月83例肝病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以期对以后的感染患者治疗有所帮助.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6个月~5岁儿童.在疫苗发明以前,发病率都很高.为进一步探讨成人麻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情加重的原因,本文对2004年1月~2009年年6月本院收治的121例成人麻疹患者作了回顾性分析.指出这些成人麻疹患者绝大多数对自己的接种史、次数及是否患过麻疹没有清晰的记忆。但是成人体内麻疹抗体量不足或消失显然是导致成人麻疹发病的一个原因。要预防和控制成人麻疹。并针
自从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RBV)应用于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并且基因2型或基因3型感染者可获得50%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以来,PEG-IFNα联合RBV已经成为慢性丙型肝炎的标准治疗,丙型肝炎也被认为是一个可以“治愈的疾病”.本文就国际上关于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的进展进行介绍,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对现有的治疗方案进行优化,另一个是发展新型治疗方案。同时分析
LAM为第一个用于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的核苷(酸)类似物(NAs),能够快速抑制HBV的复制,但耐药发生率很高,而耐药主要与HBV聚合酶基因M204V/I/S、L180M、L80V/I、V173L等突变相关.ADV能够抑制LAM耐药的突变株,常用于LAM耐药后的序贯治疗.本文就单用或联合ADV治疗后,HBV耐药突变模式特点,以及某些患者虽然没有检测到已报道的耐药突变,但出现病毒学反跳或治疗
本文介绍了2005-2008年该科共收治住院妊娠麻疹34例(同期非妊娠成人麻疹158例),并对其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妊娠并未增加肝损的发生率,麻疹性肝功能损害是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非特异性炎症,在此类患者肝细胞内未能找到麻疹病毒颗粒,提示麻疹病毒未能进入肝细胞内,是一种免疫性而非病毒直接侵犯性的损害,所以预后良好,出院前复查肝功能转氨酶均恢复正常。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医院监测结果表明,铜绿假单胞菌(Pa)仍然是目前难治性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主要原因Pa多重耐药(MDR)株不断出现.研究证实,铜绿假单胞菌细胞膜上的主动外排泵是其产生MDR的分子学基础之一.当前对Pa主动外排泵的检测主要采用Westem-blot,但Western-blot技术复杂、实验流程多、耗时长、实验条件要求高、抗体昂贵且不易获得,故临床实验室难以开展.本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登革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区域性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急性高热,全身肌肉、骨骼肌及关节通,乏力,可有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本文对该市2006年5月-2009年8月收治的5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描述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其诊治情况。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