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化剂分子结构对环氧树脂涂层摩擦与腐蚀性能的影响

来源 :第七届全国青年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重庆市第二届汽车摩托车摩擦学材料先进技术与应用推进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二乙烯三胺(DETA)、异佛尔酮二胺(IPDA)和间苯二胺(m-PDA)三种具有不同分子结构的固化剂固化环氧树脂.采用红外光谱表征了环氧涂层的固化程度,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了涂层表面的元素组成及各元素化学价带结构,采用UMT-3多功能摩擦试验机及轮廓仪考察了涂层的摩擦性能,采用电化学工作站评估了涂层在3.5wt% 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涂层的断面结构和磨痕形貌.结果表明,不同分子结构的固化剂对环氧涂层的摩擦和腐蚀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m-PDA固化环氧涂层的摩擦系数(COF)最高,而DETA固化环氧涂层的摩擦系数最低,这可能是由于链状和柔性分子结构能够在磨球滑移的过程中提供少量的阻力,从而使得其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另外,IPDA固化环氧涂层的耐蚀性能最好,而m-PDA固化环氧涂层的耐蚀性能最差,这可能是由于分子结构和分子量能够有效地影响环氧涂层的交联网络和界面结构.
其他文献
a-C/WC涂层作为一种碳化物掺杂的DLC复合涂层,具有高硬度、低化学活性、低摩擦系数及良好的耐磨性等优点,已经成功应用于轴承、泵、压缩机、齿轮和各种工模具中,然而a-C/WC涂层在极端苛刻工况下的性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a-C/WC涂层中WC相含量的变化对涂层各项性能影响显著,本文利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共溅射C靶与WC靶并改变WC靶溅射功率的方法制备了不同WC相含量的a-C/WC薄膜,系统考察了W
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在不同基体(不锈钢、硅片)上沉积了双金属(Ag、Ti)共掺a-C∶H薄膜,考察了空间原子氧、紫外辐照对薄膜组成、结构和真空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利用XPS、AFM、球盘摩擦磨损试验机等研究了辐照前后薄膜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辐照后,薄膜中sp2杂化碳和氧的含量增加、Ti含量降低,薄膜的表面粗糙度增加。此外,经原子氧辐照后,薄膜表面形成了Ag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了薄膜进一步氧化,但薄
为了提高机械耐久性和能源效率,需要对聚氨酯(PU)进行改性来强化其性能,尤其是摩擦和防腐方面的综合性能.石墨烯(G)和氧化石墨烯(G0)是很有潜力的纳米填料.通过化学改性,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浓度的功能化的石墨烯(FG)和氧化石墨烯(FGO)强化的聚氨酯基复合涂层.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拉曼光谱仪,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透射电子显
通过现场曝晒实验,研究了Q235碳钢和09CuPCrNi-A耐候钢在武汉城市大气和武汉石化环境中交叉曝晒180天后的腐蚀行为和规律。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腐蚀产物的表面和断面微观形貌,并用能量色散谱(EDS)和×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腐蚀产物元素和组成。测试了两种金属材料的极化曲线。实验结果表明:Q235碳钢和09CuPCrNi-A耐候钢在武汉大气和武汉石化环境中交叉曝晒早期锈层表面凹凸不平,多裂
目前,DLC固-液复合润滑性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DLC薄膜与不同种类基础油及润滑添加剂的复合润滑效应,而对于润滑油污染的影响还鲜有系统研究。其中,固体颗粒是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润滑油污染物,直接影响润滑系统的工作可靠性和寿命。鉴于大颗粒难以突破密封和过滤装置而进入润滑界面,本文选取三种非活性纳米颗粒:Sn、ZrO2和W纳米颗粒,重点考察纳米颗粒的硬度和形貌对DLC薄膜固-液复合润滑性能的影响。
超疏水材料在工业、日常生活以及国防领域均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高效稳定超疏水表面的规模制备技术尚有待发展和完善[1-2]。本研究采用热喷涂工艺制备微纳阶层结构表面,研究了表面形貌与结构对疏水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热喷涂可实现仿生超疏水表面双尺度阶层结构的一次成型,经氟硅烷处理后接触角可达156°,滚动角可降低至1°,具有优异的超疏水性能。
等离子喷涂氧化钇稳定氧化锆(Yttria-stabilized zirconia,简称YSZ)因其层状结构而具有较低的热导率,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和陆基燃机的热障涂层(Thermal barrier coatings,简称TBCs)。然而,在涂层高温服役过程中,层状孔隙将在表面能最小化效应的驱动作用下烧结愈合,从而热导率增加隔热效果降低,弹性模量提高、应变容限降低进而降低涂层寿命。因此,涂层高温烧
通过阳极氧化在近等原子比的NiTi合金表面制备Ni-Ti-O纳米管阵列虽已有报道,但由于NiTi合金中Ni元素含量较高,很难实现对纳米管结构的精确控制。我们系统研究了各种阳极氧化参数对Ni-Ti-O纳米管阵列形成能力及其结构的影响规律和潜在应用。
会议
采用气体氮化和磁控溅射复合技术在Ti6Al4V表面制备了氮化层/DLC复合涂层.气体氮化在钛合金表面形成厚度约为35μm的氮化物层,DLC膜层中Cr/WC过渡层结构为致密的柱状晶,厚度为860nm,与基体结合良好,非晶碳膜厚度为1.16μm,表面光滑.利用纳米压入仪测试对比复合涂层与未氮化处理DLC涂层的纳米硬度和纳米划痕,复合工艺的硬度曲线峰变宽,并有较高的承载力.
通过射频磁控溅射在单晶硅表面沉积了Si-Al共掺杂的,由聚合物网状与类富勒烯共同构成的双重纳米结构类聚合物非晶碳薄膜(PL-C∶H).利用拉曼及红外光谱对薄膜进行了化学键结构方面的表征.拉曼光谱结果表明:薄膜具有较强的荧光背景,具有典型的类聚合物非晶碳的拉曼光谱特征,高斯拟合结果显示,薄膜含氢量达到32.8 at.%.但是,与典型的类聚合物非晶碳薄膜的红外光谱截然不同的是,Si-Al共掺杂的PL-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