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的发病率[方法]对114例颈椎前路手术后患者进行长期有效的随访,通过复查颈椎MR,观察颈椎前路融合术后其相邻节段的退变情况、颈髓受压及变性情况、生理曲度的变化及颈椎稳定程度等[结果]通过对114例颈椎前路手术后患者平均3年的有效随访,颈椎前路手术后1-2年发现有相邻节段椎间盘信号的异常改变,显示早期退变征象。
其他文献
目的:回顾分析评价髁限制性假体在治疗陈旧性膝关节半脱位合并严重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7月至2014年6月采用髁限制性假体治疗陈旧性膝关节半脱位,合并严重创伤性关节炎病人20例,其中膝关节内翻患者15例,膝关节外翻患者5例,其中合并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病人13例,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5例,合并前后交叉韧带均断裂,且内侧副韧带损伤者2例。
目的 评估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游离齿状突并寰枢椎脱位的疗效和影像学变化,制定治疗游离齿状突并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优化手术方案。方法 术前详细测量患者的解剖学数据,依据测量数据合理选择内固定方式,术前行头颈联合CTA及头颅MRA评估患者血管畸形及手术耐受性,对17例游离齿状突并寰枢椎脱位患者利用椎弓根螺钉技术行枕颈融合术或寰枢椎固定术,其中2例难复型脱位者先行经口入路寰枢关节松解术、1例行后弓切除加枕颈融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骨折术后形成慢性骨髓炎骨缺损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至2015年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骨缺损7例,股骨慢性骨髓炎骨缺损2例;其中男8例,女1例;年龄17~51岁,平均34岁.病程1~5年,平均2.5年;骨缺损4~16cm,平均9cm;伴有窦道、皮肤缺损7例,5例合并足下垂,2例合并膝关节强直.
会议
目的 探讨修复小腿不同水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几种穿支蒂皮瓣修复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85例,男性55例,女性30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47.5岁.缺损部位:小腿上段16例,小腿中段25例,小腿下段44例,含内踝部17例,外踝部13例.
目的:探讨应用移动式健康教育在肩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实践方法和应用效果。方法:对20例肩关节置换术患者及家属实施围手术期移动式健康教育护理,内容包含从入院即开始的个性化评估、心理护理、手术前集体进行观看视频、配合人工讲解式健康宣教、疼痛护理、手术后床边IPAD视屏健康宣教、下床后的肩部支具佩戴方法及护理、手术前后功能锻炼指导、出院护理干预等一系列的护理方法,来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提升
脊柱结核作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特殊类型感染,近年来发病率呈现出高发趋势,并且表现为耐常规化疗药物菌株增多和非典型性抗酸杆菌感染增多的特点,治疗的难度加大趋势增加。我们在近年来的脊柱结核的治疗中发现稳定感染椎体上下脊柱后其抗痨效果明显增强。
Study Design.A retrospective clinical cohort study at a single spine center of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degenerative scoliosis with mild deformity who had undergone surgery treatment.
目的:探讨过伸位CT重建在经皮强化术治疗Ⅲ期可复型kümmells病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的Ⅲ期可复型kümmells病患者19例,男7例,女12例,年龄59~88岁,平均74.6岁.其中T101例,T113例,T128例,L15例,L21例,L41例.
目的对规范化镇痛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择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98例,每组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0例)。两组患者接受相同的围手术期疼痛知识宣教、术后摆放舒适体位、局部加压冷疗及心理护理等。
目的 骨关节损伤修复是临床面临的难题,软骨表面刨削、钻孔以及自体或异体软骨移植等传统方法,治疗效果不佳,随着骨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兴起与不断发展,利用骨软骨组织工程这一概念为解决骨关节损伤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