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LB/c小鼠呼吸道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模型的建立

来源 :中华医学会2014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son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稳定的小鼠慢性呼吸道变应性炎症模型,模拟呼吸道变应性炎症的疾病状态,为疾病搭建一个稳定的研究平台.方法 采用最常用的卵清白蛋白(OVA)作为变应原,分别在第1、7、13天对BALB/c小鼠腹腔注射OVA与免疫佐剂氢氧化铝致敏,从第21天开始空气雾化吸入联合鼻腔滴注OVA试剂激发的方法构建模型,激发隔天一次,总共激发15次,之后麻醉处死小鼠取肺泡灌洗液,肺部组织石蜡包埋切片行病理染色观察.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1 41人,分为慢性鼻·鼻窦炎组63人和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组78人.入选对象进一步明确有无合并支气管哮喘.根据鼻窦炎不同病变范围、鼻息肉不同分级及肺功能改变程度,分别对两组患者合并支气管哮喘时与鼻窦疾病的关系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会议
目的 探讨单侧先天性后鼻孔闭锁鼻内镜下经鼻中隔径路成形术的手术方式及其优点,报道相关病例.方法 单侧先天性后鼻孔闭锁患者3例,一、开放闭锁面造孔:鼻内镜下经鼻中隔左侧切口进入鼻中隔腔,尽可能游离双侧鼻中隔粘软骨膜、粘骨膜及闭锁侧鼻底和闭锁面的粘骨膜,在患侧鼻中隔腔内以电钻由内向外,由上向下磨除闭锁的骨质,并磨除鼻中隔后端部分骨质,尽可能保留各部分粘骨膜.
会议
目的 观察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腺样体切除术、经口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与传统腺样体铲除术手术疗效及对咽鼓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诊断为腺样体肥大且不合并中耳炎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腺样体切除术,经口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及传统腺样体铲除术,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疗效及并发症情况,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分别检测咽鼓管功能.
会议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联合柯·陆氏双径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9例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采取单纯鼻内窥镜下清除病灶,观察组35采用鼻内窥镜联合柯-陆氏双径路手术治疗,术中、术后均用氟康唑注射液进行彻底冲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69例患者术后病理组织确诊为真菌感染,两组在疗效上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88.57%,对照组治愈率为76.
会议
目的 采用体外合成的干扰RNA,经鼻腔途径局部给药,观察变应性鼻炎小鼠的临床表现及其骨髓、外周血及鼻腔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CCR3及其颗粒蛋白mRNA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6~8周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PBS治疗对照组,siRNA治疗对照组和CCR3siRNA治疗组,每组6只.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致敏激发建立变应性鼻炎(AR)模型,CCR3siRNA治疗组激发
会议
目的 探讨手术对伴精神心理紊乱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38例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分别按照是否焦虑(焦虑组10人,非焦虑组28人)和抑郁(抑郁组12人,非抑郁组26人)分组,利用症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Lund-Mackay(L-M)评分法、Lund-Kennedy(L-K)评分法,并结合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析鼻内镜手
会议
目的 评估变应性鼻炎患者运用快速脱敏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经门诊确诊的尘螨阳性(≥++)患者85例,使用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疫苗进行免疫治疗,遵循经患者知情同意自愿选择原则,其中42例住院进行快速脱敏治疗,43例经行常规脱敏治疗,并随访1年,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半年、1年的局部及全身的不良反应,症状体征评分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
会议
背景和研究目的慢性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普通人群患病率不详,发展中国家尤其缺乏相应数据.我们通过全国性的调查了解我国城市居民慢性鼻窦炎的患病率,并比较不同社会人群的患病率高低,以定义慢性鼻窦炎的高危人群.
会议
目的 探讨急性鼻·鼻窦炎的严重并发症的病例特点及其临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8例典型急性鼻-鼻窦炎严重并发症病例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 8例中,1例并发视神经炎,3例合并眶内脓肿,1例出现眶周脓肿并发败血症,3例出现颅内脓肿,经相应保守或术治疗,均使病情不同程度缓解.结论 急性鼻·鼻窦炎出现严重并发症后应根据病情,及时制定相对应的抗感染及手术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临床效果.
会议
目的 我们前期已经证明静脉注射iPSC-MSCs可有效减轻小鼠呼吸道变应性炎症的症状,不过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我们假设通过气管内局部应用iPSC-MSC也可减轻小鼠呼吸道变应性炎症的症状,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OVA加佐剂对小鼠致敏,雾化吸入OVA对小鼠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致敏、激发前分别通过气管内注射iPSC-MSCs(或PBS或BM-MSCs).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