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北油洞岩体SHRIMP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来源 :中国核学会2011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yaka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洞岩体位于诸广南部岩体中部,是一个重要的产铀岩体,岩性为中粒小斑状二云母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232±4Ma(MSWD=3.2),属于印支早期岩浆活动产物。该岩体在主量元素方面,具有富硅(SiO2平均为72 65%)、富铝(A/CNK值平均为1.12)和高的K2O/Na2O比值(平均为1.79);在微量元素方面,大离子元素富集,Ba、Sr、P、Ti、Nb、Ta亏损明显,具有高的Rb/Sr(平均为8.08)和Rb/Nb比值(平均为20.96);在稀土元素方面,轻稀土明显富集,配分模式呈右倾型,Eu亏损明显;在同位素方面,εNd(t)值低(平均为-11.9),(87 Sr/86 Sr)I高(平均为o 72330),Nd模式年龄古老(平均为1954Ma)。这些特征一致表明,油洞岩体属于典型的壳源型花岗岩范畴,是在华南地块和印支地块碰撞结束后不久形成的伸展构造环境中,位于中 下地壳部位的古 中元古代地壳组分由于在地壳缩短之后的伸展、减薄环境下产生的减压、导水和地幔上涌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由泥质岩和砂质岩混合组成的源区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
其他文献
摩天岭岩体位于广西北部,扬子地块和华南褶皱系结合部,是华南花岗岩中产铀时代最老的岩体之一,岩体形成 于雪峰期。多年的勘查与研究发现,摩天岭地区有众多的铀矿床、矿点及矿化点,而且铀矿化产出部位多样,铀矿化类 型丰富。为了研究摩天岭岩体中众多铀矿床(点)的铀成矿作用,通过大量野外地质调查与室内综合分析,结合前人研 究成果,发现摩天岭岩体中存在多期多次的铀成矿作用,主要为加里东期和喜山期。同时,摩天岭岩
本评价指标体系把铀矿地质遗留勘探设施及放射性废物环境问题归为3大类、12项指标,提出以指标指数作为 划分环境问题危害程度等级的依据,给出2类指标评价指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各指标相应的权重。在此基础上,采用模 糊数学综合评价法评定铀矿地质矿床点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在考虑其区位条件和生态恢复难易程度的基础上,最终给 出铀矿地质矿床点所导致环境问题的综合评价等级,该等级也同时反映了铀矿地质矿床点退役治理的优先
高放废物处置库围岩选择是处置库场址选择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分析花岗岩和黏土岩作为处置库围岩的有利 条件和不利条件,并将它们的技术经济条件进行对比,黏土岩作为处置库围岩的有利条件优于花岗岩,并且黏土岩有 易施工,施工费用较低等优势。而我国仅对花岗岩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对黏土岩研究不够。因此,建议加大对黏土岩 作为高放废物处置库围岩的研究,以便于与花岗岩进行对比,最终确定处置库的建设场址。
为了研究电磁测量静态效应特征,建立了多个地电模型并进行了正演模拟计算,通过对模拟结果综合分析,总结了静态效应的特征。静态效应主要影响TM极化模式测量电阻率,对TE极化模式及相位影响很小,其横向上有一定的影响范围,纵向越接近地表,影响越大,深部的异常体影响很小;长电极距有利于减小静态效应的影响;地形与不均匀体影响特征基本相似。
根据阜新矿集区遥感调查成果,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矿山环境评价,通过两两判断矩阵的确立,科学的分析了其权重,并进行了一致性检验,最终通过加权计算建立评价等级。提出了由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等级构成的矿山地质遥感评价体系,并以阜新矿集区为例说明了该体系的详细运用过程。结果表明:利用该体系得出的评价数据可靠,评价结果合理,为辽宁省第二轮矿山规划的制定提供了科学、准确的基础数据。
针对铀矿采场深孔爆破落矿大块产出率高的难题,指出在采取综合技术管理措施的同时,关键在于优化凿岩爆破参数和确保安全起爆。采用“小抵抗线”爆破技术,更新采场落矿工艺,实行孔底反向起爆落矿新工艺;优化起爆网路,选用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非电复式起爆网路。经实践证明,在严格的施工质量保证下,应用优化后的深孔爆破落矿技术,提高了安全起爆的可靠性,较好地解决了大块产出率高的难题。
通过实验研究了有机改性蛭石对水中铀的吸附性能,探讨了吸附剂用量、初始Ph、铀初始浓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了吸附处理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对蛭石有机改性吸附铀试验原理进行了初步研究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用Ctm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处理蛭石粉末后得到的有机改性蛭石对铀有较强的吸附能力;用蛭石与絮凝剂联合处理低浓度的铀溶液有协同作用,能显著提高其吸附能力;影响有机改
为考察不同培养基对黑曲霉代谢产物浸铀效果的影响,应用马铃薯一蔗糖培养基(potato Sucrose agar,PSA)和葡萄糖一玉米浆培养基(dextrose corn syrup,PCS)进行黑曲霉培养,获得了不同培养温度下培养产生的不同pH的黑曲霉代谢产物,并将之作为浸出剂用于浸铀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PsA培养基培养获得的黑曲霉代谢产物做浸出剂的铀的最高浸出率为83.05%,采用葡萄
可渗透反应墙(PRB)是一种经济高效的原位修复地下水污染技术。根据铀矿探采工程中坑道涌水水质特点,设计实验室规模PRB反应器,以还原铁粉、活性炭、消石灰、石英砂为反应介质,通过动态模拟试验,考察了3种反应材料不同配比条件下对坑道涌水修复治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最终得出最佳反应介质配比。研究表明:柱B对坑道涌水的治理效果最好,运行稳定后对u的平均去除效率达到99%以上。出水水质达到了相关标准。说明PR
复杂性事件的演变过程往往具有不可逆性,难以用传统的还原方法进行论证。序列证据法是作者提出的论证复杂性事件演变过程的一种新方法。它通过研究同类复杂性事件不同个体因演变不平衡性而呈现在各演变阶段上的客观表现形式,运用系统学的观点和方法,建立复杂性事件的演变过程。文章从地质构造组合和日常诸多复杂性事件实例人手,研究了这些复杂性事件在不同演变阶段之不同表现形式的特性及机制,认为某些复杂性事件不同演变阶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