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以煤矿采区土壤粒径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该区域不同塌陷年限塌陷区和非塌陷区采煤塌陷后不同位置地表沉积物的粒度特征,确定了不同塌陷年限塌陷区粒度结构的可风蚀性,并进一步分析了矿区地表沉积物与可风蚀性的关系,以期对矿区沙漠化的预防和治理、改善脆弱区生态环境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T2004塌陷区粒度组成以粗沙和中沙为主,含量为23.14%-44.24%极粗沙占总量的0.138%,细沙含量为20.64%,极细沙为11,2%。粒径平均值Mz从迎风坡坡脚到背风坡坡脚变化值为0.239-0.286之间T2005塌陷区粒度组成以粗沙和中沙为主,含量为35.99%-37.31%,细沙含量为15.57%,极细沙为9.9%。粒径平均值MZ从迎风坡坡脚到背风坡坡脚变化值为0.281-0.381之间;WT非塌陷区粒度组成以中沙和细沙为主,含量为30.738%-48.91%,极细沙为其总量的0.066%,粗沙含量为4.788%,极细沙为14.85%。粒径平均值Mz从迎风坡坡脚到背风坡坡脚变化值为0.267-0.472之间。补连塔矿区塌陷区沙粒起动风速随着平均粒径的增大呈现出以对数函数增加的趋势,而风蚀量(Q)与平均粒径的关系则随着起动风速的增大,呈现出以指数函数增大而增大。采煤塌陷后,地表颗粒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由塌陷所导致的地面裂缝、地面阶梯状下沉等使神东矿区风沙区潜在的可风蚀性程度加强。WT非塌陷区情况正好和T塌陷区相反,分布曲线为单峰,其极值出现在0.125处,虽然在0.28处也出现拐点,但跨度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