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抗磨剂在汽车发动机润滑技术中的应用及展望

来源 :第十四届全国耐磨材料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0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详述了机油及相关添加剂的分类及特性,以发动机润滑系统作为切入点,从金属材料和润滑介质两方面阐述当今发动机抗磨技术应用的现状,并对机油抗磨剂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大胆的展望和猜想.文章末尾还直击了汽车后市场用油现状,提出正确选油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其他文献
为提高H13模具钢的耐磨性能,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H13钢表面制备了不同TiC含量(0、10%、20%、30%wt)的TiC/Ni基合金复合涂层,通过显微组织观察、硬度测试、滑动摩擦磨损试验方法对H13钢表面激光熔覆的不同复合涂层的组织及耐磨性能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Ni60+TiC激光熔覆涂层中物相主要为γ-(Fe,Ni)、Fe3C、Cr23C6、Ni2Si及TiC,激光熔覆层具有较高显微硬
碳化钨是比较常用的合金硬质相,非常适于作为激光熔敷合金的增强材料.本文选择烧结碳化钨,通过激光熔敷的方法来增强镍基合金.文中对碳化钨与镍基合金的结合方式做了研究,同时还对碳化钨增强合金在磨料磨损条件下的磨损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碳化钨颗粒起到了很好的耐磨作用;烧结碳化钨在与镍基合金结合过程中,由于基体元素扩散进入碳化钨—钴系统中,获得了一种耐磨、耐蚀性很好的组织.
采用原位合成工艺在HT300制备了(Fe,Cr)7C3表面复合材料.采用XRD和SEM分别对不同保温时间条件下的复合材料进行物相组成和显微组织形貌的分析,总结Fe-Cr-C三元体系的固-固扩散反应过程.结果表明: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Fe,Cr)7C3型碳化物逐渐由短棒状变为细小的颗粒状.(Fe,Cr)7C3/Fe表面复合材料各反应区碳化物的体积分数及晶粒尺寸都呈现呈梯度变化,体积分数由表面向基体
镁铝尖晶石(MgAl2O4)陶瓷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耐磨性、光学性能及化学稳定性等多种优良的性能,将其制备成多孔结构可以进一步拓宽其应用领域.本文利用固相烧结法制备出了多孔MgAl2O4陶瓷,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现代材料分析设备及方法对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Al2O3和MgO(轻质)按摩尔比1:1,以及加入少量CaO、B2O3、TiO2等添加剂的原料组成条件下,可以制备出高纯度MgAl
镁铝尖晶石具有化学稳定性好,耐磨、耐腐蚀、热膨胀系数小,绝缘性能好的特点,本文利用微磨损试验机在不同润滑条件下对多孔结构镁铝尖晶石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对其磨损表面形貌进行观察,结果表明:MgAl2O4陶瓷微磨损条件下的磨损机理为脆性剥落和粘着磨损;多孔MgAl2O4陶瓷在与氮化硅球对磨过程中发生了元素迁移;孔隙结构可以起到储存润滑介质的作用,多孔MgAl2O4陶瓷在摩
采用第一性原理广义梯度泛函的方法研究了M23C6(M=Cr,Mn,Fe,Mo,w)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结合能与形成焓,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都是热力学稳定.由应力-应变方法得到化合物的弹性常数,根据力学稳定性的判断条件可知,所有化合物都是力学稳定性,在此基础上通过Voigt-Reuss-Hi11近似可求得化合物各模量值,其包括有体模量,剪切模量,杨氏模量等.其体模量变化范围为301.0-339.6GPa
蜂窝状陶瓷颗粒增强表层复合材料与传统的层状复合材料相比,能够大大提升复合层的厚度,有效提升材料寿命;多孔结构有效的改善复合层的铸渗填充效果和复合质量,为突破传统材料硬度与韧性相制约的技术瓶颈提供有利条件.通过试验与数值模拟,优化复合材料的成形工艺参数,显著提升复合材料的复合质量;并制定有效的后期热处理工艺,提升基体组织的硬度和韧性,为增强颗粒提供有效的支撑作用;基于蜂窝状陶瓷颗粒增强表层复合材料的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光学金相显微镜、洛氏硬度计、摆锤冲击韧性试验机等仪器,对40Cr轧制磨球进行组织及力学性能分析,并借助模拟软件对40Cr淬火过程的温度场进行模拟,探讨轧制磨球在服役过程中出现失效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轧制磨球淬火过程中产生上贝氏体组织,导致冲击韧性降低,在冲击过程中产生磨片剥落致使磨球过早失效.
为解决等温淬火过程中生产周期长,能耗过大,淬火介质污染环境等不足,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热处理工艺,以得到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运用ANSYS软件对实际工件在淬火过程中的温度场进行模拟计算,优选出最为理想的工艺参数,并利用实验验证模拟结果的准确性,从而制定出最为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参数.
具体分析了树脂聚合物制粒机的工况条件,及其易损件大模板的磨损机制.介绍了运用真空熔结涂层技术来修复或再制造大模板的工程设计、工艺实施、及其技术经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