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鸡类竹种亲缘关系的AFLP和SRAP分析

来源 :第五届中国竹业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es_Str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AFLP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9个哺鸡类竹种(含2个变型)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对AFLP引物组合和24 对SRAP引物组合在7个哺鸡类竹种中分别检测到359个位点(多态性位点179个)和258个位点(多态性位点166个);在乌哺鸡竹3个种下等级间分别检测到321个位点(多态性位点60个)和206个位点(多态性位点57个)。根据UPGMA聚类,在相似系数0.72处,7个哺鸡类竹种分成2大类:富阳乌哺鸡竹、花哺鸡竹、毛壳花哺鸡竹、乌哺鸡、白哺鸡竹聚在一起;云和乌哺鸡竹、红哺鸡竹聚在一起;同时乌哺鸡竹种下等级间存在遗传变异。相关分析表明,AFLP与SRAP的聚类结果呈极显著相关。SRAP与AFLP分子标记均适用于竹类植物种间和种下等级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分析,但SRAP分子标记操作更为简便,且能检测出更多的遗传变异。
其他文献
为了赋予木基复合材料电磁屏蔽功能,本文在脲醛树脂胶中加入黄铜纤维导电单元,制备三层结构的落叶松复合胶合板,研究了不同施加量和不同长度的导电单元以及涂胶量对木基复合材料电磁屏蔽性能(SE)和胶合强度(ST)的影响。结果表明,胶合强度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涂胶量增大对电磁屏蔽效能有不利影响。在黄铜纤维长度相同(6~7mm)的条件下,电磁屏蔽效能为6.34~28.76dB,电磁屏蔽和胶合强度模型均不显著
木材防腐是木材资源高效利用的基本途径之一,生物防腐代表了木材防腐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实现木材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本文总结了生物防腐在国内外的研究、应用现状,并对今后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生物质材料是当今世界使用的各种材料中可再生、又可以多次使用和循环利用的材料。生物质材料生物技术是酶工程、发酵工程和生化工程等生物技术在生物质材料中的具体应用。本文介绍了采用酶活化木材生产无甲醛释放的人造板及生物技术在生物防治、生物制浆和防腐废弃材的净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本文以泛函分析理论中的Sobolev空间为工具,利用Galerkin法和局部延拓法对所列挖坑机钻头主轴纵向振动非线性模型解的特性以及与解相关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得出了挖坑机钻头主轴纵向振动系统模型的解存在性定理,这一结论为有效地预测和控制钻头的运动规律,改善钻头主轴的动力学特性,提高钻头工作效率及改进设计方法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本文提出了人体机械化的概念,把人体等效为机构,应用机构学的基本理论建立了人体弹性动力学分析模型,将人体视为刚体系统进行分析,把整个人体模型划分为16个单元,共建立55个广义坐标、15个结点、5个构件,根据有限元法建立了人体模型的弹性动力学方程。以伐木动作为例,用Matlab仿真软件对人体模型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得出作用在各关节上的力、力矩以及关节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城市河流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环境载体,城市的现代化对河道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工程治理技术已不能满足城市河流治理的需要,以生态学为基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河流近自然治理研究己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当今河流治理工程所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城市河流景观与其周围环境的和谐,即通过城市河流治理工程所形成的新景观应符合人类亲近自然的要求;文中探讨了城市河流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城市河流
采用逐段取样法,对厚壁毛竹材积与地上生物量垂直格局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秆材含水量随竹秆高度增加而降低,秆材密度随竹秆高度增加而增加;同时,还建立了相对累计材积、相对累计生物量与相对高度的数学关系,构建了各器官生物与胸径的关系模型。
通过3年采用先进的竹类资源综合加工利用技术推广实施,使竹林资源丰富而综合利用水平比较低的竹产区(荣昌县)竹产业水平有了质的飞跃,项目超额完成了项目任务和合同指标,笋材叶产品产量显著提高,加工产品呈多样化,市场竞争能力强,其中多种产品多次获奖,形成培育、加工、贸易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竹产业体系,竹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柱产业之一,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在促进科技成果较大范围转
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提高林业企业成长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浙江省安吉县竹加工业为例,通过对30家竹材加工企业调查,针对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和人力资源三个方面分析安吉竹材加工企业成长的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安吉竹产业的成长策略:与当地合作建设长期竹材原料利用基地,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健全林业企业融资服务体系;根据市场导向,调整企业销售模式和渠道,建立林业企业自主品牌;继续加大政府农林产业扶持政策;产学
植物蔗糖转运蛋白(sucrose transporter,SUT)作为一种功能性蛋白,在蔗糖运输以及蔗糖特异信号感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采用RT-PCR方法从绿竹中分离了一个新的编码蔗糖转运蛋白基因,cDNA长1668bp,编码555个氨基酸,命名为BoSUT2(注册号:EU247931)。序列分析表明,BoSUT2与其它单子叶植物的蔗糖转运蛋白有着较高的一致性,其中与绿竹BoSUT1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