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烟雾病与神经认知功能障碍的初步研究

来源 :河南省第二十六次神经外科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l1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烟雾病(MM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脑血管闭塞性疾病。另外,烟雾病患者的成年人的神经认知功能损害的报道却很少,目前还没有很好地描述。本文旨在确定成人烟雾病的神经认知形象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吻合是否可以改善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的非中风患者的神经认知障碍。方法:选择2010 年9 月到2012 年11 月期间,12 例经血管摄影诊断为MMD 因血流动力学障碍行STA-MCA 吻合的患者。患者虽有低灌注和脑血管储备能力受损但经认知功能测试(首尔神经心理学检查电池SNSB)提示没有缺血性中风。五例病人同意接受后续SNSB 测试。我们通过对比分析术前和术后的神经认知功能得到所需数据。结果:最终纳入了12 例中的5 例,其平均年龄为45 岁(年龄范围为22-55 岁)。术前和术后的SNSB 状态、储存域特别延迟记忆的对比表明有明显的改善。虽然术后大多区域有明显的改善,但结果并无统计学意义。讨论:在预实验中,很大比例的成人MMD 患者有认知功能障碍。这表明慢性低灌注可能是神经认知障碍的基本原因。术前和术后认知功能状态时相比,内存域有明显的改善。神经认知障碍可能早期再灌注过程的一个指征,而早期干预可以改善大脑的认知功能,此结论仍需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颅骨修补术后发生癫痫的相关因素及有效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 年1 月至2016 年1 月对1075 例颅骨缺失患者实施了颅骨成形术的患者.将患者分别按开颅术后修补时间(小于3 月一组、3~6 月一组、大于6 月一组)、开颅去骨瓣原因(外伤组715 例、高血压脑出血组210 例、动脉瘤手术组35 例、其他原因如骨瘤切除术、巨大脑膜瘤切除术、动静脉畸形术后115 例、)、是否行扩
目的: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作用于效应神经元,不仅能促进受损效应神经元的修复,而且能促进断裂的神经纤维再生长,并形成新的突触联系,进而促进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由于神经生长因子分子量较大,血脑屏障(BBB)通过性差等特点,外周给药效果欠佳;髓鞘注射等中枢给药虽然疗效较好,然而创伤大且并发症多。经鼻是一条近似无创的给药途径。
目的 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改良,现已成为治疗面肌痉挛的首选方法.但术后听力丧失作为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目的为比较手术措施改进前后两组之间听力丧失发生率的差异,并探讨其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行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44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手术措施改进前患者(A组)203例,改进后(B组)240例.手术改进措施包括早期
目的:研究经鼻蝶显微手术中应用自体骨重建修复鞍底、蝶窦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12年0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科经蝶手术后未行鞍底、蝶窦重建病例62例(对照组)和2014年01月-2016年02月期间我科经蝶手术后行鞍底、蝶窦重建病例65例(观察组)。对该127例病例的完整临床资料、手术资料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背景 强制性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新的康复治疗技术,主要通过限制健侧肢体活动,达到强化使用和训练患侧肢体的目的,从而促进患肢的运动功能恢复并可能诱导脑出血后大脑结构的改变。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已被广泛用于脑卒中康复。目的 观察强制性运动疗法是否加强大脑中动脉闭塞引起的脑出血后大鼠脑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
目的:面肌痉挛是常见的功能神经外科疾病,以发作性的半侧面部肌肉抽搐为典型表现,公认唯一能够根治的方法是进行显微血管减压手术(即MVD手术),现总结我院2010年1月-2017年1月7年间开展的面肌痉挛MVD手术,了解本组病例的手术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探讨面肌痉挛MVD规范化手术的流程和特点。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 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分别应用常规药物(对照组)和常规药物基础上加用头颅局部亚低温及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组)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或者术后1d、4d、7d、14d 的GCS 评分,入院或者术后1d、4d、7d、14d 的脑水肿变化情况,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出院当天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以及随访3 个月的远期生活质量评估得
目的 研究外伤后应用预防颅内感染药物应用疗程对外伤后脑脊液漏引起颅内感染率的影响.方法 病人外伤后脑脊液漏可能引起颅内感染,入院后常规应用预防颅内感染药物,头孢曲松钠2.0,静脉滴注,12 小时一次,一组应用头部曲松钠至脑脊液漏停止当天,另外一组应用头孢曲松钠两周,但排除患者脑脊液漏两周仍没有停止的患肢.结果 发现两组患肢颅内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脑脊液漏有引起颅内感染的可能,但应用预防感染药
普通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技术已经日臻成熟,但某些颅内动脉瘤因为罕见,因此大多数神经外科医生对此认识不足,在处理此类动脉瘤时经常因为准备不足而被迫打“遭遇战”,从而面临巨大手术风险的被动局面.在2015 年8 月初-2017 年8 月底的二年时间中,作者实施了528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其中遭遇了5 例奇异的颈内动脉瘤,其中4 例为血泡样动脉瘤,总结了一些经验,也获得了一些教训,现报告如下.一 临床资
目的:探讨小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与瘤大小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 年5 月到2016 年5 月42 例在我科诊断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且均行头颅CT 血管成像证实为小型颅内动脉瘤患者.在宝石能谱CT 后期工作站处理动脉瘤的相关参数、部位及形态特征等,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来分析动脉瘤破裂因素.结论:共发现动脉瘤48个,直径均小于5mm.其中位于分叉部动脉瘤43 个,破裂动脉瘤